江岸区146个社区(村)基层治理引入“百步亭经验”,服务意识更强烈、志愿队伍更丰富、物业服务更充实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10日讯 9月9日上午10时,江岸区谌家矶街道幸福社区文化长廊上的“公益市集”准时开摊。居民们将家中闲置的可回收物品带到现场,统一售卖后进行善款捐赠。“居民参与的热情出乎意料,也为我增添了更多信心。”看见还有居民陆续赶到活动现场,夏杏娟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这是她上任幸福社区“第一书记”后,组织开展的首场活动。

就在上个月,身为百步亭社区一居委会书记的夏杏娟被选派到幸福社区,担任“第一书记”,驻点指导幸福社区学习“百步亭经验”,帮助社区创建“百步亭式”社区。

提起学习“百步亭经验”,幸福社区只是江岸区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江岸区已有146个社区(村)与百步亭结对共建,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这些社区在志愿者队伍打造、红色物业服务、网格化精细管理等方面均有成效,基层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也节节升高。

网格员帮九旬老人“追回”500元话费

前不久,在劳动街道艺苑社区,93岁的郭爷爷满头大汗地找到网格员陈莹,他慌张地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直呼自己“被骗了”。经过一番询问,陈莹得知郭爷爷收到一条欠费短信,显示欠费600多元。

“他不知道为何会欠费,担心是电信诈骗。”看着郭爷爷着急的样子,陈莹赶紧和同事找到营业厅询问工作人员,最后确认是郭爷爷操作失而误导致欠费。

经过与营业厅工作人员协商,陈莹成功帮助郭爷爷追回500多元话费。“还是小陈有板眼,要不是有她,我肯定还要在家怄几天气。”郭爷爷感激地说。

陈莹所负责的网格以老年人居多,空巢独居老人是她重点关注的人群。除了定期上门看望老人,陈莹还为老人跑腿代办退休工资年度审核、高龄补贴审核,代缴水电费等。“居民的事情不分大小,只要我们用心去为他们解决,他们也会信任我们。”

江岸区146个社区(村)基层治理引入“百步亭经验”,服务意识更强烈、志愿队伍更丰富、物业服务更充实

江岸区人大代表调研艺苑社区服务模式。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汪丽婷 摄

记者了解到,2017年,百步亭悦秀苑居委会与劳动街道艺苑社区结对共建。“在与结对社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将社区治理的好经验、好方法,倾囊相授,其中就包含网格化服务如何做深做实。”百步亭悦秀苑居委会书记田欢介绍。

田欢认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社区治理的基础。“网格员大事小事都要管,需要有责任心和奉献意识,只有把服务渗透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让居民从社区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受到百步亭社区的启发,我体会到服务居民不光要用心用情,还要善于发现、挖掘居民的新需求。”上周,在与百步亭悦秀苑居委会网格员杨盼红交流后,陈莹又有了新的工作方向,“我打算进一步加强与老人子女的沟通交流,以便更高效、细致地为老人服务。”

居民当上志愿者、戒掉麻将瘾

“自从加入志愿者队伍后,我连麻将都不打了,随时都能去为居民服务,”今年63岁的曾桃香是台北街道桃源社区居民,加入社区“和事佬”志愿队已有3年。“过去我总想为社区做点什么,但找不到合适的组织和队伍,后来社区成立了‘和事佬’志愿队,我‘爱管闲事’的习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曾桃香笑着说。

江岸区146个社区(村)基层治理引入“百步亭经验”,服务意识更强烈、志愿队伍更丰富、物业服务更充实

桃源社区和事佬志愿队队长吴柏青展示自己平常记录工作的江岸区推广“百步亭经验”志愿者日记簿。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汪丽婷 摄

4年前,桃源社区与百步亭悦秀苑居委会结成对子。在初步了解了桃源社区情况后,时任悦秀苑居委会党总支书记的王再红发现了一处“盲点”——社区志愿者队伍太单一。

在当时,桃源社区的“主力”志愿者队伍就只有金晖志愿队一支。在王再红看来,志愿者队伍单一会导致服务项目受限、队伍人员冗杂、组织调动不够灵活等问题。

“利用‘百步亭经验’,我们开始对志愿者队伍细分。”桃源社区在学习百步亭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实际情况,根据居民不同的需求以及志愿者的性格特点、特长,对金晖志愿队的志愿者进行分类,引导志愿者骨干成立新的队伍。

“队伍细分之后,服务更精准了,管理更精细了,这样能更好地发挥我们每个人的优势,现在是分工不分家。”金晖志愿队队长刘洪秀介绍,社区还请来民警、律师、社工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不断增强队伍活力。

志愿服务好不好,居民最有发言权。在交通小区住了40年的居民谢桂香感慨,“‘管事’的人更多了,小区的氛围更和谐,走到哪都有人打招呼,大家的距离更近了,我生活在这里觉得蛮幸福。”目前,台北街道桃源社区共有16支志愿者队伍,注册志愿者共776人,约占人口总数15%。

40年老旧小区有了贴心“大管家”

大智街道铭新社区也是百步亭社区结对共建对象之一。在这里,包含了10个产权单位、拥有900多户居民的铭新巷小区,是社区体量最大的老旧混合型小区。9月10日,记者来到铭新巷小区,看到每个单元楼都安装了门禁,楼道干净整洁,小区大门设有监控摄像头和车辆道闸,小区内的停车空间紧凑而有序,没有乱停乱放堵塞道路的情况。

“以前有好几个出入口,社区拆除违建后建起了门楼和门禁,现在只有3个进出口,晚上更安全了。”今年75岁的李庆华是铭新巷小区的老住户,她向记者介绍,虽然小区地处汉口中心地段,出门不远便是热闹繁华的江汉路步行街和吉庆民俗街,但在过去居民的“幸福感”并不高。“这里的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加上过去一直没有物业管理维护,房子的质量、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差。”

江岸区146个社区(村)基层治理引入“百步亭经验”,服务意识更强烈、志愿队伍更丰富、物业服务更充实

铭新社区铭新巷小区大门前干净开阔,增设了监控摄像头和车辆道闸。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汪丽婷 摄

“百步亭社区发挥党建引领,深耕‘红色物业’,让市场化物业成为成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平台,我们也正是借鉴了这种方法来管理和服务老旧社区。”铭新社区党委书记叶德添说,在街道的指导下,由退休老党员、老教师等人组织成立了一家公益性物业公司,为铭新巷小区提供保安、保洁、维修、停车管理等基本服务。

“不光是基础服务,我们还会调解邻里纠纷,为老年人代购药品,只要居民有需求,我们就尽力去服务,做好大家的‘大管家’。”张英是公益物业公司的经理,曾经也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她告诉记者,通过收取停车管理费、门禁卡办理费用和楼道清扫费用维持收支平衡,保障了自身的长期运行。

“平时电器坏了,只需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维修,费用也比外面便宜。过去是各人顾各人,现在有专人顾大家,住得舒坦多了。”李庆华说。

(长江日报记者乔驰 见习记者汪丽婷 通讯员黄婷 刘培 史雅琴 冉莉)

【编辑:胡之皓】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