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灵山镇优化农村社区党建平台,创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

人民网-山东频道

人民网青岛5月28日电(孙林)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镇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问题导向、平台思维、创新理念推进工作,通过建强农村社区党委,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搭建平台载体,并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两区共建、产居融合、治理有效”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模式,推动镇域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青岛即墨:灵山镇优化农村社区党建平台,创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

坚持党建引领,搭建体系平台

实施乡村振兴,筑牢基层基础是保障。传统模式下,存在抓基层党建缺少载体和平台、矛盾隐患不能及时发现解决等突出问题。灵山镇积极探索,用新办法解决老问题,按照区委统一部署,在学习借鉴莱西经验的基础上,在镇村之间新设了5个社区党委,构建了镇、社区、村基层党建“三级联动”机制,党的领导作用全面加强,带动全域党建水平突破提升,灵山镇被列为青岛市级整镇推进党建示范点。

工作中,创新实施“1345”工作措施,即创新1个组织体系。社区党委对辖区内的村庄党组织、产业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实行统一领导,负责管理社区内的自治组织、服务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同时与辖区内的机关事业单位等党组织建立共建关系,共同研究处置社区事务,初步形成了农村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

推进3个下沉。36名镇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一线,共同议事、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党员干部真正走进了群众的田间地头,原来需要镇政府决策的19项权力、需要到镇政府办理的17大类119项便民服务具体事项全部下沉到社区,为村民提供了极大便利。

明确4大职能。明确了社区党委强化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提供便民服务和深化社会治理4项职能。

建立5项机制。研究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共建议事会议制度、工作清单管理制度、社区吹哨站所报到制度、工作考核制度5项机制,每个社区党委还配备60万发展资金,保证了社区党委高效、顺畅运行。

有权、有责、有资金的社区党委,抓党建、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的能力全面提升,在发展产业、调地、拆违等攻坚任务中,充分发挥了桥头堡作用。

青岛即墨:灵山镇优化农村社区党建平台,创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

实施两区共建,筑牢发展平台

为有效解决单个村庄资源不足、规模效益不高、发展方式粗放和农民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灵山镇坚持产业先行,大力推进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共建”,围绕花乡药谷田园综合体规划,每个社区都明确主导产业,形成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的新型社区发展模式。

一是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依托产业建园区、围绕园区强社区,促进产业在社区集聚发展。目前,灵山镇已经规划建设了青岛灵山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医药产业园、青岛灵山花卉文化产业园及交易市场、玫瑰小镇、百合园、特色果蔬采摘园以及腊杆种植基地、精品农产品种植基地等10多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特色产业园区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是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根据产业定位实行定点定向高标准招商,引导龙头企业携带工商和社会资本进入,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开展规模化经营,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打通做活整个产业链条。培育引进了修正药业、瑞利国际生物制药、四川科伦药业、农业双创中心孵化基地等一批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带动了全域产业链条的同步发展。

三是推动三方受益。通过实施两区共建,促进以居促产、以产兴居、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企业项目、村集体、村民三方受益,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庄从2016年的2个增长为24个,医药产业带动近万名新兴职业农民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远远超过青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青岛即墨:灵山镇优化农村社区党建平台,创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

推进产居融合,提升服务平台

随着两区共建的深入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加速,高端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极大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养生谷社区1.2万亩土地全部流转完毕,灵山镇顺势而为,以“探索创建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实现就地城镇化”为出发点,着手实施村庄结构调整,规划打造“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的产居融合样板。

从去年3月份开始,启动了涉及养生谷社区7个村庄的征地拆迁工作,仅用了50天就完成了1660处住宅房屋拆迁,创出了旧村改造的“灵山速度”。通过建设宜居宜业的新型社区,有效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配套难,公共服务能力弱的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动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随着新型社区的建设,将同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股份改造经营、固定资产等方式稳定增收,7个村庄集体收入从合并前的100万元左右,合并后增长到700万元左右,固定资产超过1亿元,能够有效解决农业村庄集体经济薄弱问题。村民通过持股分红、土地租赁、企业务工、三产服务等方式人均年增收6000-10000元,实现产业在镇村、就业在家门、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青岛即墨:灵山镇优化农村社区党建平台,创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

重构组织体系,拓展治理平台

新型社区建设与村庄合并同步进行,按照一统领三融合的要求,扎实推进自治、德治、法治多元共治,启动村庄布局优化调整,重构村级组织体系,创建智慧社区,促进资源从“离散”向“整体”、信息从“封闭”向“开放”、社情从“滞后”向“实时”、指挥从“多级”向“扁平”、服务从“粗放”向“精细”转变,形成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主要实施村组织体系的3个重构,创建3个平台。

实施3个重构。一是重构新村党组织体系,新村根据党员数量和工作需要,设置党委,按照“统筹全域、相对集中、就近管理”原则,统揽党务工作,同时,对回迁到新型社区的居民,打破原来村组抱团居住的地域限制,按照群众常住楼栋单元和区域分布,组建网格党支部,划分党小组,择优挑选党员中心户,形成“新村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一杆到底的新村党组织架构。二是重构新村自治组织体系,撤销养生谷社区原7个村民委员会与村务监督委员会,设立灵山新村村民委员会。三是重构新村经济组织体系,行政村合并后成立新村经济合作社,分类设立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经营模式,进行管理和经营。

创建3个平台,一是创建党群服务平台,多维度提升服务水平。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文明实践中心,组建物业管理、志愿服务、文体艺术等组织,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让群众享受全方位、专业化的社区服务。二是创建数字治理平台,实现治理能力提升。运用“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集信息系统、视联网、指挥调度平台等于一体的综合治理中心,构建全覆盖、融合服务与管理为一体的物联感知体系,同时建立社区网格工作中心,配套建立社区事务咨询委员会、矛盾调解委员会,发挥村老乡贤和法律顾问等人员的作用,随时掌握社情民意,排查矛盾隐患,回应群众关切。三是创新创业平台,助力产业发展。创建“花乡药谷”农业双创平台,围绕大健康产业,以科技金融和咨询服务核心,配套智慧农业技术集成、成果转化、品牌文创、市场营销、农业技术开发及培训等服务业务,孵化壮大农业初创项目,促进辖区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围绕新技术、新要求,全方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工人培训,推动更多传统农民就地就近实现就业,持续增收。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