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上楼”后怎么办——苏淮高新区构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引领“四位一体”综合治理新模式

中国江苏网11月29日淮安讯 2013年以来,淮安大力推进千亿元级盐化新材料产业,因项目征地拆迁、大规模土地流转,苏淮高新区三个镇(办)80%的农民,由过去单一行政村分散居住向集中居住区搬迁。据统计,截至目前,有16个村约9550户35000多人实现集中居住。其中,有的农民完全脱离土地,“洗脚上楼”成为市民;有的集中居住在城市生活小区,但还需耕种土地;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农民集中居住区是由来自不同村、甚至不同县区的村民杂居。调研发现,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同程度存在基层党组织力量不强、居民融合不紧、自我管理制度缺失以及综合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苏淮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周守琴说:“农民集中居住不仅是居住形式的改变,更是对农民思想观念、自身素养以及对管理模式、服务水平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苏淮高新区将农民集中居住区治理列入‘书记抓党建’项目,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四位一体’综合治理新模式,探索出了新形势下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社会治理新模式。市委姚晓东书记对苏淮高新区的书记项目制度设计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苏淮高新区抓出实效和特色,为全市党建工作特别是党建考核作贡献。”

组织重构:让基层党支部扛得好农民集中居住小区综合治理的旗帜

张码花园集中居住了张码办事处8个半村的村民,以及周边部分大企业的“蓝领”职工。一度时期,小区杂草丛生、接窗连树,各类农机具停放杂乱无章;范集镇大问小区毁绿种菜、砌圈养禽随处可见;淮洪办渠南村富盛家园因为各个楼栋居民有事归属不同的村部管理,矛盾积累纠纷不断……几年前,由于物业管理公司发现农民集中居住小区管理难度大、物业管理费收缴困难,“跑路”的有,放任自流的有,其结果是小区环境脏乱差、每况愈下。

农民集中居住小区的卫生差、环境乱、老年人无处去、留守儿童没人管,群众意见很大。而农民拆迁集中居住后,新组织尚未建立,原来的村部又插不上手问事,处于闲置状态。面对这种情况,苏淮高新区党工委果断决策,重构居住小区党组织体系,实行居住区党支部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016年,张码办在张码花园成立党支部,牵头负责张码办农民集中居住区张码花园和花河佳苑的管理工作,聘请退居二线、工作能力强的老支书谢步龙担任党支部书记,从张码办下辖十个村抽调在职党员干部担任支部成员,组织了一支由老党员、优秀党员户和先进群众组成的98人的社区管理服务队伍。同时将张码花园、花河佳苑两个小区划分成6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一名党支部成员带领保安、保洁进驻,将片区保洁、安全、绿化等责任细分到楼道。张码花园党支部迅速展开工作,出台小区各项管理规定,建章立制,开展乱停乱放、乱扔垃圾、乱摊乱晒等整治工作,仅花河佳苑就清运垃圾近千车。经过一系列整治,小区环境面貌一新,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中,维护社区环境逐渐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苏淮高新区对镇(办)集中居住区治理工作大力支持,投资60多万元在张码花园、大问小区等地建设农机具专用停车场,又投资建设3100平方米停车带。

淮洪办渠南村土地基本被征收,一部分村民入住富盛家园,且与洪泽区一些村的村民杂居。村党支部专门成立物业管理公司接管小区物业,支部成员全部参加社区管理。该村的物业管理公司不仅免费承担渠南村民的物业管理,还为小区来自其他县区的居民提供有偿物管服务。该村成立全区第一家村级家政服务公司,加盟广州菲式管家,精选骨干力量到总部开展保安、保洁、保育、月嫂、园林、家政等精准培训;主动对接园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了解保洁、保安及绿化维护等用工需求,采取“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一期就有50多人经家政公司培训在周边企业上班。

“四位一体”:聚指成拳融通服务群众“每一米”

“苏淮高新区在农民集中居住区构建‘四位一体’组织架构,即在重构小区党组织的基础上,通过支部引领,依法选举小区业主委员会,建立物业管理公司(站)和小区警务室,为‘上楼’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引导他们从农民向市民转变”苏淮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盐投公司总经理陈俊祥说,苏淮高新区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提供的服务也从解决环境卫生的基本问题,延伸到失地农民再就业、关爱留守儿童以及提供养老服务等多个方面。目前已在三个小区内打造为民服务“三大中心”:家政服务培训中心、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不断拓展服务群众渠道。

张码花园社区第一期育婴师培训结束后,持证上岗的妇女们便被人引荐抢着雇佣,月薪五六千元;在渠南村,30多名留守儿童每天下午放学就到村里的“晚托班”,由村里聘请语数外三名志愿老师帮助孩子辅导课业;各个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也都是济济一堂、热热闹闹,老人们在这里读书、打牌、下棋、插呱;张码花园夕阳红舞蹈队,编排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扫黑除恶、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新节目,积极帮助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范集镇大问小区有两支广场舞队伍,村支部特地在广场上划定两块区域,装了两盏大灯,让大妈们舞得舒服开心。

农民上楼后就业怎么办?除了青年力壮者到企业上班外,苏淮高新区大部分村(居)都成立自己的就业服务组织:大问村、永陆村的花木公司,承包了附近白马湖景区栽花种草的活儿;秦杨村有建筑公司,花河村有蛋鸡养殖合作社。渠南村的物业公司业务越做越精,目前已接管洪泽城乡挂钩项目拆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用工,承包了同友齿科保洁、广场管理等管理保洁业务,还面向城市管理、村庄环境河塘整治、周边道路绿化以及土地流转大户,提供牛皮癣整治、河道清淤、环境保洁、绿化治药、垃圾清运、稻麦收割运输、旋田播种、农田管理等用工服务。

范集镇大问小区建设了160平米卫生服务中心,4名村医为全村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为每个村民都建了健康档案。渠南村与一名全科医生签约,村体检室血压计、B超机、心电图检查仪、血糖仪、血脂仪等一应俱全,定期为居民免费体检,每年为村民节约费用十多万元。

2018年6月份以来,全区部署开展了“三提三知三办”大走访活动,三个镇(办)党员干部全员出动,每季度一次进村入户,摸清所有居民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有无病灾等底数。目前已走访12300余人次,收集各类工作意见建议及问题共158个。张码办事处张码花园党支部在大走访中,群众反映商城周边乱搭乱建及乱摆摊点现象比较严重,积极向办事处党委争取,专门规划一片区域,打造特色小餐饮一条街,让昔日的流动摊点变成固定的经营场所。68岁的老党员詹志稳是渠南村党支部聘请的4个楼道党小组长之一,他们一天到晚活跃在村民中间,了解村民想法,调解矛盾纠纷,帮助困难户。他说:我们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到“最后一米”。

让群众参与:打造农民集中居住区综合治理“3.0”版

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既区别于传统的村庄,又不同于城市社区。群众在有活干、有钱赚、住得舒心之后,精神需求和参与小区管理意识随之上升。为此,苏淮高新区各个镇(办)积极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引导小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和社会治理,让他们找到存在感、归属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在满足居民文化需求方面,张码办积极倡导“和文化”,年年结合党员冬训举办“和文化节”,十个村每村一个主题活动,营造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的浓厚氛围;淮洪办弘扬“乡贤文化”,在社区及机关公共场所张贴“乡贤榜”,宣传捐资助学、孝老爱亲等类典型照片;范集镇继承“盐南烽火红色文化”,弘扬革命传统。

在引导居民参与小区民主管理方面,各居住小区党支部建立了“广场问政”制度。每次在小区广场舞结束之前,采取问卷调查,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报小区党组织的工作情况。花河佳苑居民反映,有人在小区门口摆小摊卖东西,影响小区形象。张码办投资100万元,在小区附近专门划地建了40个标准化摊位,方便周边群众和企业职工的业余消费需求,生意十分红火。

为了提升治理水平,小区定期评选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以及“文明家庭户”等先进典型,大力弘扬榜样模范精神。范集镇退休教师孙叙宝夫妇,在范集中学设立“园丁奖学助学基金”,10年来省吃俭用先后捐赠120万元,资助奖励1000多名家庭贫困学生。这样的善人义举不断出现,涌现了一批“苏淮好人”,有的还被评为“淮安好人”“江苏好人”。

过去,园区大量青年外出打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后继乏人。现在,年轻人亲眼目睹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希望加入党组织的青年越来越多,群众对党组织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在今年以来开展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正评率”走访问卷调查中,苏淮高新区一直保持全市前列。

现在,走进苏淮高新区的各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树绿花香,环境整洁;设施齐全,氛围和谐。附近的省农垦白马湖农场和淮安区周边乡镇农民拆迁,都慕名到苏淮高新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来买房居住。在小区散步,不时听到外地口音,那是实联化工等大企业的外地员工,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规范,周边学校教学质量高,纷纷前来租房,有的还在此买房定居。当然,为社区群众服务无止境,他们一直在路上。这不,大问小区近期忙于改造自来水管道、提升群众饮用水质量,渠南村的家政公司琢磨怎样提升资质,“吃下”园区大企业的保洁绿化工程,提高居民劳务收入……

(嵇道武 王勉)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