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建引领,深耕三治结合,沙坪坝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强化党建引领,深耕三治结合,沙坪坝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化党建引领,深耕三治结合,沙坪坝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近年来,沙坪坝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作用,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区,成功创建首批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党建扎桩” 引领治理格局

强化党建引领,深耕三治结合,沙坪坝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着力破解“三治结合”各“治”为阵现象,以党建引领理顺组织架构,形成“一盘棋”治理格局。

党委领导坚强高效。调整城乡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成立正处级事业单位“沙坪坝区社会治理中心”,统筹38个部门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治理格局。出台《提升镇街党工委统筹协调能力的实施办法》,推动人事考核权、选拔任用权、城市规划意见权、公共事务综合管理权和重大事项建议权等五项权力下放镇街,为基层扩权赋能。

强化党建引领,深耕三治结合,沙坪坝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党建引领不留死角。推动基层党组织向下延伸,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将治理落在楼栋间,形成镇街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严密组织体系。出台《关于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机制建设的通知》,建立组织覆盖、党员引领、物业服务全覆盖等9项机制。出台《沙坪坝区党建带群建工作实施办法》,畅通群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渠道。

一网到边聚合力量。按照“属地管理、规模适度、标准统一、无缝覆盖、动态调整”原则,重新划定全科网格940个,确保网格覆盖不留白、不重叠。整合社区工作者、城管协管员、人民调解员、残疾人专职委员等11支工作力量2931人,配强社区平安员队伍,确保将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身边、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能人联动” 强化群众自治

强化党建引领,深耕三治结合,沙坪坝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力量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不足的问题,通过换、育、引、促等多种方式,打造一支能人带头、群众参与、社会认可的自治队伍。

“两委”换届换出自治组织者。顺利完成第十一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新当选成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达91%,一肩挑比例达100%,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有效统一。出台《沙坪坝区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健全“三岗十八级”职级制度,建立村(社区)干部补贴自然增长机制,让社区干部待遇有保障、升迁有渠道。

强化党建引领,深耕三治结合,沙坪坝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社工人才”充实治理支持者。开发心理健康、法律援助等社工岗位680个。出台沙坪坝区社工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吸引高水平社工人才落户,全区839名村(社区)工作者考取社工资格。出台《沙坪坝区进一步促进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激励计划》,投入资金350万元,22个镇街160个村(社区)社会工作站全覆盖,孵化本土社区社会组织1680个。

“红岩能人”壮大自我管理者。通过街道点名、社区推荐、居民自荐等方式组建“红岩能人”,将“三官一师”“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普法队伍纳入能人序列,承担“三治结合”职能职责。以积分激励、年度好人评选等方式鼓励社会单位、爱心企业、红岩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全区注册社区志愿服务组织3298个、注册志愿者29.1万名。

“和顺治理”夯实法治根基

强化党建引领,深耕三治结合,沙坪坝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着力破解基层社会重人情、讲关系,法治意识淡薄、法治精神缺失等问题,从规范、宣传、服务三个方面着手,汇聚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力量。

强化议事协商规范。全区160个村(社区)全面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居民自治章程》,全部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村(居)务公开群众满意率达95%。沙坪坝区成为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石井坡街道中心湾社区成为全市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人人参与立法环节。创新推行能人“摸”、例会“议”、组织“推”、清单“办”、结果“示”、效果“评”六步议事法,集中讨论争议纠纷,营造议事协商良好氛围。

强化党建引领,深耕三治结合,沙坪坝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强化普法教育普及。线下,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实现一村居一阵地,推出“法治故事大家谈”“德与法评议会”,让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组织开展“以案释法进乡村(社区)”活动,用鲜活案例普及法律知识。线上,开设“沙坪坝司法”微信公众号,开辟沙微普法、以案释法、律师说法普法专栏,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推动普法教育进入千家万户。

强化法律服务实效。组织退休政法干部、公安民警、检察官、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村居“两委”成员、“五老”等热心人士,组建“三官一师”“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队伍,探索建立“调解 普法”矛盾化解法,引导将“楼里事”“邻里事”“家中事”分类处置,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三个内核”丰润德治教化

强化党建引领,深耕三治结合,沙坪坝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着力破解因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个人化倾向,治理单元凝聚力、向心力不足等问题,系统重塑“微文化”,营造崇善向上的良好氛围。

“社区好人”培育价值内核。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级教育体系,在社区讲堂、梦想课堂、和顺茶堂、文化厅堂等场所,植入理论政策宣讲、邻里纠纷调解、家风家训培育等主题活动,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选树身边典型,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优秀志愿者等表彰活动,评选好乡贤、好邻居、好婆媳、好妯娌,塑造友善、互助、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

强化党建引领,深耕三治结合,沙坪坝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社区文化”构建精神内核。挖掘社区历史,留住地域乡愁,构建向上向善的社区精神。比如:石井坡街道建成“特钢记忆”长廊,展示特钢老物件,唤醒家园情怀;陈家桥街道打造“乡情博物馆”,留住“陈香记忆”,激励奋斗精神。传播文化正能量,营造社会新风尚。比如:天星桥街道打造“三尺堂”,弘扬“谦让”“礼让”文化;小龙坎街道建成“过坎居”,弘扬邻里互助友爱精神。

“社会互助”深挖公益内核。构建“你在哪里、来我这里、你还有我、文明我行”慈善公益社工项目体系,策划13个区级项目。其中“你在哪里”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机制得到民政部肯定。打造“沙慈公益”慈善品牌,实施“慈名人”“慈沙龙”“慈产业”“慈救助”“慈基金”“慈关爱”等“六慈计划”,放大公益慈善带动效应。

“资源整合”保障治理效能

着力破解“三治结合”中平台分散、资源分散、投入分散等问题,以建设综合性平台、示范化项目、激励性制度、智慧化系统为抓手,打牢治理根基。

以平台建设推动阵地整合。累计投入1.6亿元进行社区更新改造,村(社区)办公用房平均面积分别增加到1000平方米和925平方米,全区2000平方米以上综合服务体达26个。镇街、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实现整合全覆盖,13个部门59项事项纳入社区服务范围,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高品质服务。

以示范项目推动投入整合。坚持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社区能人坊”居2020年重庆市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品牌榜首。以“和顺茶馆”“社区能人坊”为示范,积极推进全域覆盖,建成乡村版、景区版、城市版各类社会治理综合体14个。全面启动“和美乡村”“和美家园”“和美新城”三大示范片区打造,将基层社会治理的“点上盆景”提升为“面上风景”。

强化党建引领,深耕三治结合,沙坪坝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以激励制度推动力量整合。创新构建“三个兑换”积分激励体系,让社会资源与社区群众参与更积极、可持续。志愿者通过参与社区服务、互助公益、志愿活动等赢得公益积分,公益积分通过“沙磁民政”小程序兑换日用商品、上门服务和日常消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日渐浓厚。

以科技赋能推动能力整合。以综治指挥中心为基础,整合公安、城管、应急、网信、消防等系统信息和应用场景,实现信息收集、流转处置、调度指挥“一网统管”。以智慧网格系统为核心,镇街“掌上”系列APP为中枢,村(社区)“云上”系列小程序为延伸,让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位居民群众,“网上办”群众满意率达99.9%,开启“三治结合”“云时代”。

下一步,沙坪坝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传承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工作整合、力量融合、资源聚合,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一盘棋”格局,将“治理体系”转化为“体系治理”,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从“盆景”变“风景”,不断开创“潮涌嘉陵、风动歌乐”的生动局面。

来源丨重庆市民政局

供稿丨沙坪坝区民政局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强化党建引领,深耕三治结合,沙坪坝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