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专访丨揭秘眉山与南航共建“联合实验室”:围绕卫星深度合作,将培养航天工程师
6月14日,在“院士眉山行”活动暨第二届眉山卫星产业发展大会举办期间,眉山市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环天智慧公司共建的“空间智能感知与大模型应用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揭牌。
南航与环天智慧公司共同筹建的“空间智能感知与大模型应用联合实验室”揭牌
据了解,环天智慧公司由眉山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眉山天投集团”)控股,该集团是经眉山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市属一级国有全资企业,注册资本50亿元。
按照计划,双方将结合各自优势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培养航空航天工程师、构建“空中交通指挥”系统、利用卫星遥感进行碳监测……红星新闻记者专访实验室负责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实验室副主任王博,揭秘这个“联合实验室”的功能以及研究方向。
培养航空航天工程师
未来或以科学家身份进入太空研究
对于这个“联合实验室”,王博坦言,其主要功能还是以产、学、研、用为主体。
“产”就是对接产业需求;“研”就是突破一些新技术,“联合实验室目前新技术,专注于遥感的落地应用,在未来可能会发展遥感碳监测以及面向低空的一些技术”;“用”就是将先进技术运用到相关领域为大众服务;“学”也是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功能,未来联合实验室将会面向社会开放社会科普,以及中小学生科普教育。“也会针对企业需求进行一些高层次人才培养。”王博介绍。
会上,不少专家院士认为,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和创新,“联合实验室”不仅有技术创新,还有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其中包括航空航天工程师等高端人才培养。
王博接受记者专访
“与登月宇航员相比,航空航天工程师培训有另一套体系。”王博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桂海潮也是以科学家的身份,进入我国空间站进行科学研究,“随着国家空间站的开发,联合实验室培养的工程师进入到我国空间站进行研究,未来是可能成为现实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黄志球表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环天智慧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标志双方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航空航天领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很多技术基础。双方将会在空间频谱感知与地空管理、卫星遥感碳监测以及卫星遥感大模型应用服务等领域快速推进一批项目落地。他还表示,围绕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双方还将实现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稳定运行机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航空航天人才。
利用卫星“频谱感知”
构建“空中交通指挥灯”服务低空经济
“联合实验室”的一个重要成员,是眉山天投集团控股的环天智慧公司,该企业具有西部首个自主可控遥感卫星星座“天府星座”,已发射10颗低轨遥感卫星。官方提供的资料显示,2024年,该公司计划发射4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与1颗SAR雷达卫星。该公司目前是全国第四、西南唯一拥有自主可控卫星星座的企业。据介绍,眉山天投集团成立于2018年12月12日,是经眉山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市属一级国有全资企业,注册资本50亿元,系眉山天府新区城市建设及运营的综合服务商。截至2023年,眉山天投集团资产总额824亿元,净资产278亿元,实现营收104亿元,利润总额5.96亿元,主体信用评级AA 。
人造卫星模型
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优势,双方将围绕卫星展开深度合作。
“建立联合实验室的目的,是将产业最需要的一些技术或对技术的需求转化为研发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尽快投入到产业使用中去。”王博表示,未来联合实验室将重点聚焦几大技术发展方向。最近的一个计划,环天智慧公司将在即将发射的卫星中搭载频谱感知载荷系统,它的主要作用可对电磁频谱进行空间感知,服务于低空经济。
“频谱感知,实际上作用就是空中的交通指挥灯。”王博举例说明,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存在着大量各种各样的信号,这些信号有着不同的频率和频段,卫星对电磁频谱的感知实际上就是感知存在于空间上的一些电磁频谱段。如果这些频谱段相互干扰,会使得依靠电磁波进行通信的设备不稳定,造成如无人机不受控制、空中交通堵塞,甚至影响民航飞机运行等。
“未来,联合实验室将开展载荷实验,通过卫星搭载先进的电磁频谱感知探测设备,就像是构建一个‘空中交通指挥灯’,可以帮助大家识别不同的电磁频谱,以规避可能出现的干扰情况。”王博介绍,目前无人机管理,主要通过地面的感知车或者设备直接把无人机就“控”下来,“到了空间之后,卫星就成了一个执法灯,类似于地面交通管理的电子眼,拍到之后作为执法依据,管理部门以此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在低空经济这块,我觉得中国走上了快车道。”王博介绍,目前深圳、广州已有无人航线,还有一些低空经济示范区,国内很多城市也在跟进低空经济领域。“如果低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那一定需要新的制约手段去对空中立体交通进行管控。”
卫星翱翔于地球上空
“另一个方向就是卫星遥感碳清查与循环经济。”王博介绍,“联合实验室”将通过开展卫星整星和部件研制,提供遥感监测服务,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一份力量。
红星新闻记者 蒋麟 王明平
编辑 杨珒 责编 冯玲玲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