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科研!山东大学三月学术一览(山东大学学术氛围)
攻克关键难题
勇攀科技高峰
早春三月好时节
山大人凝心聚力,务实笃行
致力科研,追求卓越
一起来看山大三月学术成果!
文学院教师在《文艺理论研究》《文物》刊发学术论文
《文艺理论研究》2024年第1期刊发文学院杨建刚教授与博士研究生涂荣臻合撰的学术论文,题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制度与文化领导权建构》,杨建刚教授为第一作者。
《文物》2024年第2期刊发文学院副研究员伊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熊北生合撰的学术论文,题为《睡虎地汉简〈日书·星官〉及相关问题》,伊强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
空间科学攀登团队发现太阳耀斑后相改变地球电离层
空间科学攀登团队刘晶教授领导的合作组在太阳耀斑后相影响电离层状态方向取得系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合作者包括山东大学空间科学攀登团队教授陈耀、孔祥良,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立波,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研究员钱丽英、王文斌等。
吴长生教授、张伟教授在黏细菌化学生态学方向上取得新进展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越中/吴长生教授团队与张伟教授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ACS central science上发表题为“Deciphering The Biosynthesi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5-Methylated Pyrazinones Produced by Myxobacteria”的研究论文,山东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国家治理》刊发何中华教授理论文章
《国家治理》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专栏,发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何中华教授题为《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理论文章。
文章围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自觉建立文化自主性进行了研究阐述。文章指出,文化自主性意味着一个民族在文化的自我意识上的自觉,及其对自身文化传统所塑造的特性抱有足够的信心。西方现代性的独断化造成了文化的匀质化,导致了“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和人类的生存困境,在某种意义上妨碍了中国文化自主性的确立,但中国文化在对现代性危机的补偏救弊过程中,面临确立文化自主性的历史契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味着既捍卫文化上的主体性,保留文化的民族特质,又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能动建构开辟了光明的前景。
齐鲁医院全国重点实验室血管疾病研究取得系列重要成果
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在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张文程教授团队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张澄教授/张运院士/张猛教授团队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Kidney International、张群业教授团队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发表系列论文,进一步阐明了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重大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干预靶点。
马春光副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理论文章
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诗学高等研究中心马春光副教授撰写的理论文章《新世纪生态诗歌的美学建构》在2月19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文学版发表。文章从“荒野损伤与生态伦理建构” “荒野体验与生态诗境建构” “超越‘风景’:自然诗学传统的继承与转化”等层层递进的三个维度对新世纪生态诗歌展开理论辨析。
王守宇教授团队发现原子核新运动模式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王守宇教授团队与国内和国际同行合作,发现原子核一种新的运动模式(手征摇摆)存在的实验证据。此工作以“Evidence for Chiral Wobbler in Nuclei”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王守宇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其指导的博士生郭睿巨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高密前冢子头遗址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2023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召开,现场公布了2023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及有关情况,山东大学考古学院负责的高密前冢子头遗址入选。
为配合“考古中国·海岱地区夏商西周考古研究”重大项目的开展,山东大学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3年对高密前冢子头遗址联合展开第二次考古发掘。考古队全体成员秉承勤奋、严谨、科学工作的态度,坚持对古代基层聚落考古开展深入发掘研究。
郝晓涛教授团队在有机半导体光伏器件物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物理学院有机光电子学团队在有机光伏器件光物理与载流子输运机制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和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上。
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太阳能利用(光伏)将成为发电的主力军之一,其中有机光伏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在材料设计合成和器件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但是其产业化应用受到了效率偏低、稳定性较差等问题的制约,特别是对内在光物理与载流子输运机制缺乏理解是限制器件性能提高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有机光电子学团队揭示了有机光伏激子动力学与分子相互作用机制,为实现大厚度有机光伏器件应用奠定了重要实验基础;提出了有机光伏中精确迁移率测量方法,为材料设计和器件制造提供了重要参考。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师生论文被国际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领域旗舰会议收录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体系结构与可信系统实验室两篇学术论文被国际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领域旗舰会议–61th 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录用,这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均为山东大学。
王美琴教授团队在对称密码分析领域取得新进展
网安学院王美琴教授团队在对称密码分析的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两篇论文被国际密码顶会EUROCRYPT和FSE录用,进一步突破现有的理论分析框架,使得国际流密码标准算法Trivium和国际后量子密码标准底层算法LowMC的分析取得重要进展。
王美琴教授团队首次给出核心单项式传播的精确代数解释,从而从理论上证明了核心单项式预测技术可以实现完美准确性,这颠覆了之前对于核心单项式的传统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将Trivium算法的立方攻击从848轮提升到851轮。该研究成果近日被国际密码顶会EUROCRYPT 2024录用,王美琴教授为该文的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何家辉为该文的第一作者。网安学院研究员胡凯为主要合作者。
张聪副教授团队发文研究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外语学习情绪以及交际意愿的影响
外国语学院张聪副教授团队在语言学SSCI前3%的顶级期刊System发表题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FL speaking: Impact on enjoyment, anxiety, and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的研究成果,是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领域的重要探索。张聪副教授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孟怡雯、本科生马鑫雨分别为该论文的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为第一作者单位。
李越中、吴长生教授团队发表黏细菌天然产物及其生物合成研究最新进展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越中、吴长生教授团队受邀在天然产物研究领域国际顶级综述期刊Natural Product Reports在线发表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discovery and biosynthesis of natural products from myxobacteria: an overview from 2017 to 2023”的论文。该研究系统性综述了近六年内黏细菌天然产物的发现方法、新颖结构及药理生理活性,并重点阐述了几类新颖结构家族的独特生物合成途径。此外,本文还突出介绍了黏细菌天然产物的最新分离策略及遗传操作进展。
苏冰涛教授在《中国电视报》发表评论文章:家国情怀温暖人心 传统文化沁人心脾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苏冰涛教授在《中国电视报》2024年第7期发表评论文章,文章题目为《家国情怀温暖人心 传统文化沁人心脾》。
文章认为,2024年甲辰龙年春晚是一场既延续以往春晚所倡导的家国文化,又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强调“思想 艺术 技术”融合传播的文化盛宴。文中提到,今年春晚呈现了不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作品、体现中国人的情感价值观和家庭伦理观念的歌曲类节目、传达正向呼吁和真谛的语言类节目等等。此外,今年春晚还通过分会场,生动地呈现了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与优秀文化传承,将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光华集于一身。整体而言,今年的春晚可谓是一台精彩纷呈、情真意切、热气腾腾的文化盛宴。
软件学院智能媒体研究中心科研团队成果被国际权威期刊及顶级学术会议接收
软件学院智能媒体研究中心团队在遥感目标检测和视觉推理两个前沿研究课题上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和国际顶级学术会议AAAI2024上,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均为山东大学。
郑捷教授在《经济研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经济研究院郑捷教授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邵小快合作的成果“隐私偏好、差异化定价及消费者信息保护政策”发表于《经济研究》2024年第2期,这是郑捷教授团队在数字经济与行为科学领域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
在数字经济时代,权衡发挥数据价值与保护消费者隐私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对厂商而言,企业决策离不开消费者信息。对消费者而言,披露个人信息可能导致侵犯隐私等相关担忧。理论上,在竞争性市场中,企业卖给消费者产品,消费者把个人信息披露给厂商,这桩交易能实现帕累托改进。现实中,厂商通常以提供折扣的形式,来吸引消费者披露个人信息。然而在寡头市场结构中,厂商及其竞争对手如何策略性地使用价格机制来获取消费者信息,目前研究尚无定论。郑捷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在横向差异化双寡头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消费者隐私偏好的异质性,来考察企业的定价和隐私策略及其对均衡福利的影响。
李倩教授团队在环境功能材料开发和新型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研究新进展
环境学院李倩教授课题组在环境功能材料开发和新型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相关成果先后发表于Proc. Natl. Acad. Sci. U.S.A.、AdvancedMaterials、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封面文章)、Water Research、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ACS ES&T Engineering等国际知名期刊上。
空间科学攀登团队在火星大气涡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空间科学攀登团队行星科学课题组联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吉林大学等单位,在火星大气涡旋过程研究和“天问三号”采样任务选址方面取得新进展。该成果以“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Martian Atmospheric Eddies”为题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JGR): Planets在线发表。课题组教师李勃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孙頔教授课题组在高核铜(I)簇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化学与化工学院佟振合院士团队孙頔教授课题组在高核铜(I)簇构筑及其应用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ssembly of air-stable copper(I) alkynide nanoclusters assisted by tripodal polydentate phosphoramide ligands”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Nature Synthesis上。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赵慧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孙頔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
许峰教授、刘爱静副教授团队发表游客对不同文化目的地行为反应差异的研究
管理学院许峰教授、商学院刘爱静副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Tourists' on-site immersive experience for shortening psychological distance in the context of homologous and non-homologous cultures”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在线发表。许峰教授为第一作者,刘爱静教授为通讯作者,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吴微莉为第二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
韩琳教授团队在高性能SERS传感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最新进展
海洋研究院韩琳教授团队在拉曼传感芯片及应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海洋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周宏鹏为第一作者,韩琳教授、张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唯一作者完成单位。
研究表明,C-Ag/porous GaN SERS传感芯片可以实现单分子的超灵敏检测分析;同时芯片具有优异的均匀性和重复性,在空气中长达22周的储存后其性能保持稳定。这得益于大比表面积的纳米结构基底和超疏水高稳定的C-Ag纳米粒子结合形成超强的电磁增强效应,这也从时域有限差分仿真结果得到了验证。
计算机学院在国际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顶级会议WSDM获奖
国际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领域顶级会议WSDM在墨西哥召开,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检索实验室的研究成果“Debiasing Sequential Recommenders through Distributionally Robust Optimization over System Exposure”获得了本次会议的最佳论文提名奖。论文的第一作者是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杨纪元,通讯作者是计算机学院助理教授辛鑫,合作者包括学院教授马军、陈竹敏、任昭春和研究员任鹏杰,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这是该团队在近期获得国际顶级会议EMNLP 2023杰出论文奖之后的又一突出工作。
高中正教授发表关于“宾”“实”字形讹混与古书校读的研究
《中国语文》2024年第2期刊发文学院教授高中正撰写的学术论文,题为《“宾”“实”字形讹混与古书校读》。
论文通过梳理“宾(賓)”“实(實)”两字从甲骨至汉简中的形体变化,指出前人释读字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古籍中一些两字相混现象进行分析。“宾(賓)”“实(實)”两字是古书中一组常见异文。两字相讹,最早可追溯到战国中晚期至秦汉之际,或与六国文字转抄为秦汉文字的误认有关。汉简中两字颇易混淆,一些释读有待厘清。《说文》“宾(賓)”字篆形,亦是从隶书写法曲折而成,而非直接接续古文字形序列。对形近讹字进行个案的梳理,不仅有助于了解汉字结构的发展变化,也可以借此辨析字形,甚至解决古书中过去习焉不察的一系列文字训诂问题。借助近几十年来出土的文字资料,可以对汉字形体的早期变化有更为细致的描写,利用这些认识,有目的地校读先秦秦汉传世古书,会有更多发现。
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团队发表关于老龄化与能源消费成本负担的研究成果
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联合多个科研团队在老龄化与能源消费成本负担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er total energy costs strain elderly, especially low-income, across 31 developed countries”为题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杂志上在线发表。山东大学博士后田沛佩为论文第一作者,山东大学教授张宁,马里兰大学教授冯奎双、孙来祥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其他合作作者包括格罗宁根大学教授Klaus Hubacek,德国发展与可持续研究所Daniele Malerba,伦敦大学学院教授郑赫然,山东大学教授李佳硕、钟洪麟、博士李丹。山东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
郭山清教授团队在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郭山清教授团队在人工智能安全的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两篇论文被网络和系统安全领域四大顶级学术会议之一IEEE S&P 2024和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学术会议AAAI 2024录用,山东大学是这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材料学院电磁功能材料团队在吸波/屏蔽研究领域取得系列新进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久荣/曾志辉教授课题组在电磁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吸波与屏蔽性能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先后发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等期刊。电磁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汽车电子、通讯基站等电子产品中,解决设备、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电磁辐射、电磁干扰、电磁兼容和信号保真等问题,是世界各国关键电子材料研究必争之地。随着通信电子高频、高速发展,对电磁功能材料提出了“宽频带、高效能、抗二次干扰和轻薄化”的新要求,课题组聚焦宽频带、轻质吸波/屏蔽材料设计、制备方法以及吸波/屏蔽机理开展研究,为设计和研发高性能电磁功能材料提供了新途径。
陈玉国/庞佼佼教授团队发文揭示ALDH2 rs671基因突变是脓毒症ARDS个体化防治靶点并深入阐明机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陈玉国/庞佼佼教授团队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Neutrophil ALDH2 is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effective treatment of sepsis-triggered ARD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发现ALDH2rs671位点突变是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遗传风险因素,揭示其关键机制为该突变编码的ALDH2缺陷蛋白对中性粒细胞NETs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明显下降,NETs组分导致血管内皮渗漏,从而促进ARDS发生,这为脓毒症ARDS个性化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山东省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许唱唱、张霖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陈玉国教授、庞佼佼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魏普文教授团队在区块链领域研究取得新进展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魏普文教授团队在区块链领域的研究成果“Security-Performance Tradeoff in DAG-based Proof-of-Work Blockchain Protocols”被国际顶级安全会议Network and Distributed System Security Symposium 2024(NDSS)录用。山东大学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该成果揭示了基于有向无环图的PoW类区块链协议在实际网络中的传播特性,并以此提出了更适配该类协议的通信模型与通用安全性分析技术。该通用分析技术能够精确地给出协议安全性与性能表现的量化分析,填补了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区块链协议在安全分析上的漏洞,并解决了协议在实际部署中如何合理设定参数的难题。该成果由学院博士研究生吴世晨(第一作者)、魏普文教授、秘猿科技研究员张韧、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硕士研究生姜博文合作完成。
校友孙丰珠当选2024年度ISCB Fellow
国际计算生物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mputational Biology:ISCB)发布了2024年度ISCB Fellows名单,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校友、南加州大学教授孙丰珠入选。
博士生刘志学获IPMA研究生研究奖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简称IPMA )2024年全球研究奖揭晓,山东大学管理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刘志学的研究成果“在不确定环境中合作:利益相关方一致性行为对协同创新项目风险管理的影响”荣获IPMA研究生研究奖。这是该奖设立以来首位中国大学培养的研究生获此殊荣。
博士生张惠娟发表文学广告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宣传的研究成果
文学院2021级博士生张惠娟(导师为黄发有教授)在《文学评论》2024年第2期发表论文《文学广告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学宣传》。张惠娟为论文独立作者,山东大学文学院为第一单位。
论文从新中国文学体制构建中的文学广告、文学广告对丛书形象的塑造、文学广告与“人民文艺”观念的建构、文学广告的效果与文学宣传的效力四个方面考察了文学广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转型,以及它与文学宣传秩序之间的关系。论文选取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业公私合营这一时段,基于文学广告这种新材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来透视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出版和传媒的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是首次对当代文学广告进行系统考察的尝试。
网安学院体系结构与可信系统团队在隐私计算异构加速领域取得新进展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体系结构与可信系统团队的研究成果被顶级会议ASPLOS 2024录用,该会议与ISCA、HPCA、MICRO并称为国际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四大顶会”,被视作国际前沿体系结构与系统研究的风向标。该论文是山东大学作为第一及通讯作者单位在ASPLOS上发表的首篇论文。
樊丽明教授和解垩教授合作研究成果在《中国经济学研究手册》发布
由经济学院樊丽明教授和解垩教授合作完成的“转移支付与区域平衡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学研究手册》的首批章节之一正式发布。
樊丽明教授和解垩教授合作研究完成的“转移支付与区域平衡发展”一章,紧扣转移支付、区域平衡发展这两大宏观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议题,从中国转移支付制度安排与典型事实、转移支付的区域平衡效应评估、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研究的演进脉络与突出贡献,对重要观点进行总结提炼,试图探索与搭建转移支付领域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研究框架,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文献资料借鉴,也对今后建立健全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利宁教授、李艳副教授团队在天然稀有糖对代谢综合征和抑郁症的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张利宁教授团队筛选了多个具有活性和功能的单糖,其中包括D-甘露糖和D-阿拉伯糖。这两种天然稀有糖被证实能够快速且持久地发挥抗抑郁效应,因此有望成为治疗抑郁症的天然有效药物。这一重要发现已在期刊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和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发表。
沈益冉、周元峰教授成果在CCF A类会议IEEE VR上获最佳论文奖
虚拟现实研究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IEEE VR在美国奥兰多召开。以山东大学软件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桐瑜为第一作者,沈益冉、周元峰教授指导的论文“Swift-Eye: Towards Anti-blink Pupil Tracking for Precise and Robust High-Frequency Near-Eye Movement Analysis with Event Cameras”获得了本次会议的最佳论文奖,沈益冉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这一工作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均为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是软件学院首次在计算学会推荐的CCF A类顶级会议上获得最佳论文奖。本次会议共有6篇论文获得最佳论文奖(获奖比例1%),Swift-Eye是唯一一篇来自中国的获奖论文。本论文相关工作由山东大学软件学院领衔,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合作共同完成。
葛少华、李建华教授口腔生物材料团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
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葛少华教授、李建华教授口腔生物材料研究团队,围绕口腔感染和组织再生临床问题,在基于金属多酚配位网络的生物活性界面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成果分别发表在ACS Nano、Advanced Science上。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均为第一完成单位。
《光明日报》发表访谈文章《词史探幽 语汇析微——访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杨端志》
《光明日报》发表访谈文章《词史探幽 语汇析微——访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杨端志》,讲述由杨端志教授担任主编,我国第一部多卷本《汉语词汇通史》的编纂过程、特点价值和重要意义。
塑性成形与模具技术研究所在复合材料铆接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
塑性成形与模具技术研究所在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与铝合金低频振动辅助自铆接(LV-SPR)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Low-frequency vibration assisted self-pierce riveting (LV-SPR)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and aluminum alloy”为题,发表于机械制造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邵聪为该文第一作者,林军教授为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
《工程微生物学 (英文)》获批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号)
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山东大学主办的国际学术期刊《工程微生物学(英文)》(Engineering Microbiology)获批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7-1547/Q93,并获颁期刊出版许可证。
《工程微生物学(英文)》由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山大科技期刊社与Elsevier(爱思唯尔)集团合作出版。该刊获得山东大学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培育计划(“强刊兴学”计划)项目支持,并于2022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现已被Scopus、DOAJ、Google Scholar、Dimensions等多个数据库平台和网站收录。
计算机学院在CAD模型三维重建和轻量化表示方面取得新进展
SIGGRAPH 2024审稿结束,文章录用情况揭晓。屠长河教授、辛士庆教授团队共有2篇文章被长文接收,一篇关注面向CAD模型的三维重建,另一篇关注面向CAD模型的轻量化表示。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均为山东大学。
LHAASO发现“膝”区宇宙射线平均质量的“肘”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以最高精度测量了“膝”区宇宙线的能谱及其成分的平均对数质量,并首次发现“膝”区宇宙线平均对数质量分布存在“肘“状结构,这为破解宇宙线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关键线索。该成果于3月26日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教授冯存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恒英、研究员何会海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张恒英202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导师冯存峰教授),其博士研究生期间就开始了该项研究。
李阳教授团队在智能柔性传感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集成电路学院李阳教授团队在智能柔性传感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Biomimetic Electronic Skin for Robots Aiming at Superior Dynamic-Static Perception and Material Cognition Based on Triboelectric-Piezoresistive Effects”为题,发表在NANO LETTERS期刊。李阳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李浩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山大代表队荣获第十一届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竞赛(英文)国内赛一等奖
由中国政法大学和国际刑事法院合作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刑事法院(ICC)模拟法庭竞赛(英文)中国选拔赛落下帷幕,山东大学代表队荣获一等奖。
本次比赛共有67支高校代表队参加,比赛分为书状选拔和庭辩竞技两阶段,经过书状选拔,27支赛队进入庭辩轮赛段。山大代表队由法学院2022级研究生吕晓涵、邱心语,2021级本科生周涛、熊苡婷,2022级本科生方锦灿组成,2020级本科生费钰翔担任学生教练,学院教师田立担任指导。书状选拔环节中,英文赛队与中文赛队成员通力合作,完成了近4万词的检方、辩方及被害人三方书状,晋级庭辩轮赛段,在庭辩轮赛段,山东大学代表队最终以扎实的法律素养、出色的庭辩水平、沉着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得到法官的一致赞赏,取得优异成绩。
研究生张鸣飞的论文被Usenix Security '24会议录用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学生张鸣飞在区块链领域的研究成果“Max Attestation Matters: Making Honest Parties Lose Their Incentives in Ethereum PoS”被国际顶级安全会议Usenix Security '24接收。第一作者为学院2022级研究生张鸣飞,导师为中科院院士、山东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王小云。
邓伟侨教授课题组在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化学与化工学院前沿化学研究院邓伟侨教授团队在高效光催化CO2还原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Hydrogen-Bond-Network Breakdown Boosts Selective CO2Photoreduction by suppressing H2Evolu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 Ed.上。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丛蝶为第一作者,山东大学教授邓伟侨、副教授刘乘乘为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本研究实现了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光催化CO2还原制备CO。这种氢键网络破坏策略可推广到其他涉及析H2催化反应中。
空间科学攀登团队在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空间科学攀登团队徐天河教授带领的卫星导航与遥感课题组,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同步发表)发表了题为《1950-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的研究论文。论文首次揭示了我国沿海地区20个验潮站处海平面的长期变化。山东大学为论文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课题组副研究员穆大鹏为第一作者,徐天河教授为通讯作者。
素材来源丨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编辑丨张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