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说第331期」中建二局华南分公司深圳科技馆(新馆)项目(中建二局 深圳)
01、项目概况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 | 深圳科技馆(新馆)建筑工程 |
项目 建设地点 | 光明区新湖街道,光明大道和光辉大道交叉口西北侧 |
建设规模 | 建设用地面积:66000m²,总建筑面积:128276m² |
建设内容 | 地下室为科技特效体验空间、设备用房;一层为科普影院区、创新实践区、科技交流区、业务管理用房;二层为公共中庭空间、展览区;三~五层为科学表演舞台、自然教室、新技术剧院、智展厅、趣展厅、创展厅、情景空间、科研探索空间;六层为球幕影院、天文观测台、科学家工作站,创业服务区、管理保障用房等。 |
项目特点 | 钢结构支撑体系复杂,幕墙造型复杂,涵盖不锈钢双曲板幕墙,超高拉索幕墙,格栅幕墙等。 |
应用概况 | 通过“一模到底、多源一模、一模多用“在“规设建管”全生命周期下开展各项场景应用。 |
创新应用 | BIM正向设计、参数一体化设计、钢结构节点创新做法、屋盖液压提升工艺做法、三维激光扫描、基于BIM幕墙提料下单、3D逆成像检测、幕墙面板二维码材料追踪 |
国产化平台 | 九象智慧工地平台、工务署工程管理中心协同管理平台、工务署E工务质量安全管理平台、华阳iBIM算量平台、广联达BIMFACE可视化协同平台、深圳科技馆BIM模型进度投资平台、720云全景平台 |
创新课题 | 数字化交付1.0/2.0成果交付、基于BIM的算量结算、基于BIM/CIM场景应用、基于BIM运维的交付标准 |
设计理念
深圳科技馆设计的愿景是基于“优美和谐”理念,优雅的外表犹如一艘未来主义的船只。通过精心策划的大型玻璃开口展示充满活力的主题展览,科技馆建筑将探索并增强光明区美丽的自然景观与高科技教育、展览项目之间的联系,将两者通过景观中的活动空间相连。
项目重难点分析
钢结构支撑体系复杂
重难点概括:屋盖钢桁架最大跨度达99.6m,屋面桁架高空拼装难度大,风险高。
措施:利用屋盖液压提升创新工艺,解决高空作业风险问题。
幕墙造型复杂
重难点概括:异形多曲面幕墙(由89090块不锈钢金属面板和巨型拉索玻璃等组成),设计落地及施工安装难度大。
措施:利用参数化设计、三维激光扫描、BIM辅助下料、3D逆成像检测等技术辅助幕墙设计施工落地。
运维管理复杂
重难点概况:空间大、设备设施数量及分布庞杂,及时发现问题、响应问题、记录问题、改善问题难度大;运维管理复杂。
措施:利用BIM运维实现建筑运维数字化、智能化。
02、智能建造亮点
应用目标
根据工务署“规设建管“四个阶段应用场景要求开展各个阶段的场景应用,并将各个阶段数据接入国产化深圳市CIM平台中提供数据支撑。
深圳市CIM平台
通过“多源一模” ,确保模型格式的统一,便于后续各项应用场景的工作开展。通过“一模到底” ,从方案设计到运维阶段根据各个阶段需求,对模型进一步深化完善,直至运维交付。通过“一模多用” ,根据每个阶段应用要求,开展场景应用。
亮点创新应用
规划阶段
BIM/CIM融合应用
工程建设项目不会独立存在,必将与周边环境与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密切相关。在进行项目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对周边环境影响,也要考虑市政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与其配套衔接。因此需要在三维GIS基础上能够集成各类BIM模型和信息的一体CIM平台,本项目作为BIM融入CIM平台的试点,积极将“规设建管”全阶段BIM数据融入CIM平台,为CIM构筑城市数字化空间基础底座。
设计阶段
图模联动、数模联动
应用BIM技术,利用图模联动、数模联动的特点,达到各专业信息共享,实现项目不同设计阶段、不同专业前后构件的信息协调,快速完成设计过程的主要工作。
幕墙参数一体化设计
对幕墙系统各类构件及结构组成进行分解分析,结合BIM模型进行异形板的设计容差和施工容差分析,确保设计模型的异形板尺寸能在施工容差范围内,更便于厂家实际生产及施工的安装。
过多的双曲板将会增加模板生产的成本和施工的安装的难度,通过在软件中输入不同参数条件,BIM模型将动态呈现单双曲板比例,设计师可直观进行技术判断,从而在尽量满足造型美观度的前提下,适当控制双曲板的比例。
幕墙BIM分析优化
如采用传统设计,很难在平面图中对曲面幕墙中不同专业的构件节点进行准确的匹配和定位分析。本项目基于多专业模型的协同链接,针对节点进行界面切分和检查,避免施工后再发现的设计不交圈问题。
建造阶段
一模到底、协同管理
通过“一模到底“理念,沿用设计成果展开施工阶段的深化工作,通过BIM提供可视化、虚拟化的项目管理办法,实现多方参建单位、各种辅助管理工具之间的项目数据结构化信息交换和组织管理共享,提高施工精细化管理,达成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投资目标、创优目标。
设计成果通过华阳自主研发的iBIM平台,移交至施工阶段开展各项智能建造应用。
下插短柱安装定位装置
应用场景概况:项目有108根下插型钢柱。
解决问题说明:传统做法需分两次浇筑,施工工序多,工期长。
解决方案阐述: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参数化、优化性、可出图性的特点,通过Tekla软件制作新型可提供的用于下插钢柱的安装定位装置,
并利用Midas Ge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确保构件的稳定性。
方案创新性:其结构合理,操作便捷,有效降低了下插钢柱的安装难度及安装风险,避免了土建分两次浇筑墙柱混凝土,取消柱脚锚固灌浆。
方案效益:通过此创新定位装置,降低了成本。
塔吊超长附着杆
应用场景概况:项目钢结构工程量较大,重量达2.5万吨,大部分钢构件重量在5~20吨,最大钢构件重达32吨,且建筑物为U字造型,在综合考虑成本、塔吊吊运能力与效率等因素后,决定采用三台平臂塔式起重机作为现场主体塔楼吊装机械,其中1台ZSC型号的塔吊布置于U字开口处中部,距南北两侧结构距离为25.704m、18.287m。
解决问题说明:传统做法塔式起重机标准附墙杆件无法解决连接问题,需多增设一台塔吊,来满足施工需求,从而大大的增加施工成本。
解决方案阐述: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参数化、优化性、可出图性的特点,通过Tekla软件创新的设计了一种变截面格构式空间桁架组合结构作为塔吊的超长附着杆件,并利用Midas Gen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受力分析,确保整体连接的安全和稳定。
方案创新性:设计了一种变截面格构式空间桁架组合构件取代常规附着杆件(如方钢、“角钢 缀板”等)用于塔吊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超长附着连接,附着杆件分别通过销轴和抱箍与塔吊和主体结构连接。
方案效益:在固定的有限区域内减少一台塔吊的布置,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节约了建造成本。
复杂钢结构节点创新做法
应用场景概况:项目建筑外立面为异形曲面建筑,每层外侧需设置退层式观景阳台,导致外立面钢柱多处错位,斜度较大,且多杆件多角度交汇到一起。
解决问题说明:常规钢板组装节点难以实现此节点。
解决方案阐述: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参数化、优化性、可出图性的特点,利用Tekla软件创新设计连接节点,并通过Midas Gen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反向节点设计,确保节点满足设计要求,出具深化加工图,工厂预制加工,现场实施安装。
方案创新性:本发明具有降低制作成本低及难度等优点,在制作过程不用在需要提前到铸件厂进行节点铸造,铸造完再运至加工厂进行二次组装焊接,节约了能耗,符合国家绿色施工要求。
方案效益:通过此发明,节约了施工成本。
推广规划:本发明解决倾斜角度较大的圆管柱与钢梁连接困难的问题,推出一种通用节点做法。
应用场景概况:钢结构屋盖由12组桁架、桁架间钢梁、系杆等组成,桁架为单片箱型桁架结构,构件最大截面为1700X800X60X60,桁架最大高度为14.32m,在GHJ7和GHJ8之间设置有吊挂结构,长宽高分别为19m、18.4m、9.5m,总用钢量约为3500t。
解决问题说明:采用传统高空原位拼装工艺,需大量支撑胎架,施工成本高,存在大量高空作业,安全风险大,施工人员作业空间的局限性较大,拼装精度和焊接质量无法保障。
解决方案阐述:利用BIM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等特点,对悬空结构下空间分析,确定满足提升条件因素,采用地面拼装 液压整体提升施工工艺。
方案创新性:有效避免和其他专业交叉作业和高空作业,提升施工效率。
方案效益:通过此项施工工艺,节约了施工成本。
制冷机房专项深应用场景概况:在施工深化阶段,根据项目创优需求,需对制冷机房地面材质、墙体材质、管道配色、流向logo、支架材质、排水沟盖板材质、警示效果、疏散及观摩路线效果等区域进行精密策划。
解决问题说明:传统做法无法直观表现最终效果,导致现场为达到创优要求,导致大量返工,从而增加施工成本。
解决方案阐述:利用BIM技术,可视化、仿真性的特点,过程中多方案比对效果,为各参建单位提供强有力的决策,辅助项目创优评比。
方案创新性:助力制冷机房施工提质增效。
方案效益:利用BIM可视化提前确定方案效果,避免后期施工返工,节省施工成本。
推广规划:通过BIM仿真模拟的应用,可以让业主方、监理方、施工方等单位对项目的完工效果有着更加直观强烈的感官效果,便于提前进行项目决策,有效提升项目质量。
三维激光复尺
应用场景概况:由于项目结构复杂,为保证幕墙安装的准确性,需对整体结构外观进行测量复核。
解决问题说明:由于本项目结构形体特别,传统手段需大量测量员对主体结构进行多点多角度测量,导致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动成本。
解决方案阐述: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对主体结构进行三维扫描,将主体结构一比一的还原到模型里。
方案创新性:三维扫描效率快,精度高。
方案效益:降低测量放线难度及周期,提高测量精度。
面材一键提料下单
应用场景概况:对异形项目幕墙所有构件采用BIM建模下单,对埋件、转接件、龙骨、连接件以及面材等从内到外分阶段精确控制,以达到实现最终异形表皮的效果。
解决问题说明:精确控制异形幕墙材料用量;对所有构件进行编号及坐标点位提供,方便现场安装。
方案创新性:一键精准下料。
方案效益:相比传统深化下料模式,节约深化下料周期及成本。
3D扫描逆成像
应用场景概况:局部不锈钢板曲率较大,加工精度控制难,加工精度检测难度大。
解决问题说明:采用传统的测量工具无法满足曲面面板的精度要求。
解决方案阐述:使用3D扫描逆成像技术进行100%抽检。在电脑里生成不锈钢板模型,使用分析软件检测加工精度,把控双曲不锈钢板加工精度。
方案创新性:解决传统测量手段无法精确检测面板精度,导致现场面板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导致返厂问题,提升面板加工质量。
幕墙面板二维码物料追踪
应用场景概况:本项目外观异形多曲面幕墙,由89090块不锈钢金属面板组成。
解决问题说明:双曲不锈钢板规格种类多,材料安装排版图多,查找不易。
解决方案阐述:利用寻物系统,对每块板在下单的时候进行编码,加工生产的过程中按编码进行编号,加工生产完成后按编码进行物件二维码的生成以及编码标签和二维码的粘贴,现场安装过程及后期维护可以直接通过二维码查询,反馈到实际模型的具体位置,方便安装及维护。
方案创新性:方便现场安装查询幕墙面板实际位置,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各阶段应用
规划阶段
地质勘探分析/周边环境协同建设分析
应用场景概况:项目于规划阶段应用BIM技术进行地质分析、周边环境分析,并形成地质模型、环境分析报告,用于辅助决策
解决问题说明:由于任何地质情况都很复杂,传统地质勘察方式不能很好的预见基坑及桩基设计、施工时会遇到什么类别的问题,导致在设计、施工过程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工程质量,降低工作效率。
解决方案阐述:利用地质勘察分析软件进行地质信息整合及建模,输出可用于三维可视化软件格式,将地质模型、周边环境数据等与CIM技术融合,可直观掌握地下情况。
方案创新性:利用BIM技术与CIM平台相结合进行地质分析,利用三维可视化手段施工交底,帮助施工人员理解复杂地质情况。
方案效益:利用此项技术,将施工人员每次的交底时间由原先的半天、一天,缩短至1小时内完成,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一个月工期。
设计阶段
BIM设计阶段协同模式
在协同模式上,从方案阶段到初步设计-施工图阶段 ,正向设计全过程采用数字化模型跨软件协作方式,实现跨阶段的信息传递。
•专业间以Revit作为的协同设计的平台软件,综合建结水暖电景观六大专业模型(其中建筑幕墙外参Rhino模型转译为Revit模型 )
•为了综合其他专业和外部公司的BIM成果,以Navisworks作为协同检查的平台软件
•同时兼容斯维尔等多类分析设计软件的应用
方案演变优化
科技馆项目方案第一阶段演变至第二阶段时,为确保原设计意图,结合参数化高效的特点,协调基地中各种规划条件的限制,根据调整后的面积,使设计原则得以保存发展到下一设计阶段。
幕墙系统建立
•方案阶段利用RHINO对外立面系统进行参数化设计,通过建立可视化的BIM数字模型,将外立面系统按照组成部分拆分,逐一进行优化设计分析。
•施工图阶段通过 Rhino中数字模型的数据通过Rhino.Inside.Revit/Grasshopper在线转译为 Revit数字模型, 为施工图设计建模提供参照,各专业Revit模型创建完成后,将Revit模型导出为Rhino模型,提交方案设计单位进行比选及验证。
室内灯光专项
•本项目力求打造具有科技感的室内光环境,营造充满趣味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光明区广深科技新走廊。
•光应该是具有标志性的,同时兼备科技性和创新性,它应该代表深圳整体科技的前沿与定位。
•利用BIM技术模拟灯光照明效果,及灯具布置逻辑,寻求最优的灯光照明方案,同时实现灯光智能控制。
室外泛光照明专项
•室外泛光照明的理念是将照明与建筑融为一体,在不干扰建筑景观的前提下,强调科技馆的建筑形式及其主要公共空间的建筑特色以及雄伟效果。
•室外照明除了要为建筑功能的合理运转提供所需光线,还要考虑如何避免干扰访客以及周边环境和基础设施,因此运用BIM技术对照明类型进行细化的设计分析。
风、光、声环境、流线分析
复杂节点空间及立面节点细化
•方案阶段建立的BIM模型,在设计、施工及运维阶段进一步完善,保证模型精度满足使用要求,利用BIM技术对复杂节点进行精细化设计,参数化的三维节点拆分图可直接用于指导构件加工,及现场施工安装,实现从方案到运维阶段的BIM全过程应用。
室内装饰面像素过度
在该项目种室内设计以体验感官进行了视觉设计,室内材料和覆层结合空间几何的关系设计了“像素”链接 ,以达到建筑物内部不同空间在视觉上是相关联的。例如:中庭展厅已从GH进行了参数化处理分割几何,再结合中庭的空间集合关系,内部覆层通过瓷砖使用像素来显示特殊图像的能力,达到建造阶段
模型审查
施工深化阶段沿用设计模型,在深化过程中,发现图纸及模型中“错漏碰缺”等问题,反馈各专业设计师进行复核修正,后将BIM发现的问题
报告整理至图纸会审,形成闭合回路清单。(已累计发现地下室87处设计问题,地上312处设计问题),减少200份变更。
项目名称 | 个数 | 错 | 漏 | 碰 | 缺 |
地下室土建问题 | 50 | 24 | 9 | 6 | 11 |
地下室机电问题 | 37 | 4 | 15 | 12 | 6 |
地上土建问题 | 108 | 10 | 22 | 76 | 0 |
地上机电问题 | 204 | 71 | 30 | 99 | 4 |
总计 | 399 | 109 | 76 | 193 | 21 |
施工深化设计
针对传统手段无法精确在图纸深化阶段解决各专业协同过程中“错漏碰缺”等问题,确保设计理念,在项目施工得以实现。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一体化、参数化、协调性、优化性、可出图性、信息完备性的特点,对建筑、结构、机电、幕墙等各专业进行协同深化设计,提升施工管理质量及效果。
钢柱梁钢筋节点深化
通过对钢柱与混凝土梁钢筋节点进行深化,提前解决原设计多道梁对接钢柱处钢筋无法贯通等问题,对超复杂钢柱梁节点钢筋深化,通过三维可视化更加直观的展示节点处的钢筋搭接方式,将节点通过BIMface平台生成二维码,现场施工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节点三维模型,辅助现场施工。
钢结构施工深化设计
沿用设计模型导入TEKLA软件对钢结构各个构件进行参数深化设计。
钢结构施工优化
为满足钢结构装配式安装需求,对多钢梁与钢柱对接节点深化设计,将对接节点深化成一个整体,以便于现场安装施工,结合机电管线因净高需求,部分管线穿钢梁需预留管线洞口,对钢结构穿梁洞口深化,出具钢结构穿梁下料图,工厂预制加工,现场实时安装。
钢结构深化加工
钢结构深化后,以单个构件为单位,导出构件深化图纸,工厂根据深化下料图纸,生产加工。
机电深化设计-管综原则
在满足设计功能需求及规范前期下,尽可能的提高净高,管线共支架、少翻弯,管线横平竖直,同时考虑安装顺序、检修空间、精装修吊顶做法安装空间需求等。
机电深化设计-碰撞检测
通过将机电模型与建筑模型、结构模型的整合,发现建筑、结构、机电、精装修专业在标高、平面位置、几何尺寸、预留空间大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设计盲点,提高各专业间的协同深度,减少精装修阶段的拆改及浪费。(累计已消除碰撞10258处碰撞)
机电深化设计-净高优化
原管综在同个功能分区出现多个净高且排布方案影响整体观感,故优化该区域管线排布及净高,保证管线横平竖直。
机电深化设计-净高分析
通过管综深化后,对于不满足设计净高要求区域,提出管综路由优化方案,解决净高问题,并出具施工优化后净高分析图。
机电深化设计-支吊架布置
通过确定管综方案后,创建综合支吊架深化模型,确定布点位置,利用受力分析计算软件进行三维中和支吊架受力评估,验算其是否符合力学要求,导出相应支架力学计算书,统计综合支吊架材料工程量清单,由三维模型图导出二维施工图指导现场实际安装施工。
机电深化设计-孔洞预留预埋
根据确认版管综深化模型,充分考虑各管线管径大小及管线保温厚度等因素,合理预留洞口高度及大小,合理选择套管型号。
机电深化设计-BIM出图
根据终版管综深化模型,出具各专业深化图纸,指导现场施工。
机电深化设计-施工交底
现场实施前,对现场管理人员、施工班组等进行预留预埋、机电管线安装技术交底,确保BIM成果的落地。
机电深化设计-成果落地
施工工艺模拟
针对传统手段无法直观的将图纸上信息数据转变为三维图像,导致在施工阶段无法准确理解工程图纸及施工方案,带来质量及安全风险问题。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仿真性、优化性、信息完备性的特点,帮助施工人员理解工程图纸及施工方案意图,提高施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方案优化-地下室效果可视化
建立地下室区域样板段全专业模型,通过可视化漫游,多角度、全方位、更真实、更全面的使用体会,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项目的品质。
方案优化-高支模BIM应用
本工程高支模特征高度高、搭设宽度大、荷载大,根据JG/T503-2016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及JGJ231-2021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行业标准对高大模板区域进行支架布置,提前解决部分区域因结构问题空间狭小不利于架体搭设的操作空间,经受力分析满足搭设要求,并生成点位布置图及剖面图,并通过三维可视化模拟,直观的体现整个搭设过程,辅助现场施工交底。
方案优化-屋面影院大跨度钢梁安装
巨幕影院屋面分布有4根大跨度钢梁,跨度为31.6m,截面1600*600*40*60mm,方案一采用原位散拼,此方案需设置大量支撑胎架,方案二采用钢梁地面拼装加双机抬吊法仅对吊装设备要求较高,通过对周边场地、吊装设备性能、经济性、安全性等综合分析,选择双机抬吊法安装屋面大跨度钢梁。
通过对施工场地及巨幕影厅钢结构进行模型搭建,分析吊车停放位置、大跨度钢梁安装工序及整体安装工序,以三维可视化效果辅助现场施工交底。
生产应用-场地布置
搭建各阶段BIM场地模型对现场施工总平面进行提前规划,检查各类措施、设施布置的合理性(相互间管理、平面定位等),综合考虑各阶段的场地转换,提升施工场地使用效率。
进度管控
利用BIMFACE、project及无人机巡航等,将现场每周施工计划、实际施工情况等通过BIM进度模型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配合航拍图及视频,进行每周工程汇报工作,更加清晰、直观的反馈工程进展情况,为施工进度目标保障护航。
BIM一键提取工程量参数化辅助功能设计
应用场景概况:提出基于BIM技术在异形幕墙工程造价应用,通过将BIM模型与专业计算工具结合使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工程成本计算的精度和效率,为工程师和业主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解决问题说明:传统的工程造价模式主要依赖于手工计算和人工管理,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在最近的几年里的建筑项目工程造价中,由于异形幕墙工程的特殊性质、异形结构复杂,使得其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质量要求高、造价计算难。
解决方案阐述:首先,必须采用犀牛软件进行异形幕墙的建模和设计。可以灵活地创建复杂的异形幕墙结构。经过设计师的设计和调整,得到了满足设计要求的幕墙模型。通过创建规则和参数化脚本,可以自动提取幕墙构件的相关数据,如尺寸、材料、面积、数量等工程量信息。需要与设计人员深度合作,通过参数化辅助功能工具,根据以上分类评估需要的算法,搭建框架。
方案创新性:通过相关参数化辅助功能工具,对异形幕墙模型进行量测,提取模型中的各项工程量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清单的形式。通过相关参数化辅助功能工具,自定义输出内容、输出格式、输出路径等参数。系统自动进行工程量清单的导出操作。导出工程量清单。
方案效益:利用此项技术,以模型为依托,信息为载体,可以实现数据的集成。在设计阶段完成模型后就可以直接计量,不用再进行人工二次翻模,避免了不同人员进行翻模造成的信息偏差问题,节省近30天的工作时间。
幕墙样板生产BIM应用
生产阶段承接幕墙BIM模型,进行节点部位的视觉样板深化,通过数字模型样板的制作,直观判断幕墙实施效果。
质安应用-协同平台
以工务署工程管理平台为系统核心与大脑,E工务移动端为现场实施工具,实现智慧建造,解决项目中的安全、质量、绿色施工等管理难题。使项目质量安全问题线上流转,责任落实到人,避免整改不及时、不透明现象的发生,真正实现问题整改的闭环工作。
质安应用
通过建立施工BIM安全管控模型让各分包管理人员提前对施工面的危险源进行判断,建立施工过程的防护设施模型,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安全交底,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智慧工地
智慧工地建设实施21大项,凸显科技促进安全理念,提高项目施工现场本质化安全:
序号 | 项目名称 |
1 | 智慧工地中心(沙盘 BIM 大屏 人机交互安全体验展示区) |
2 | 视频监控系统 |
3 | 车辆识别系统 |
4 | 吊钩可视化系统 |
5 | 升降机安全监测系统 |
6 | 人员实名制系统 |
7 | 配电箱智能监测系统 |
8 | TSP环境监测 |
9 | 群塔作业塔吊防碰撞系统 |
10 | 工地无线广播系统 |
11 | 生活区WiFi安全教育 |
12 | 绿色施工智能喷淋 |
13 | AI隐患识别 |
14 | 720°全景机 |
15 | 智能地磅 |
16 | 物联网标养室管理 |
17 | 云数字回弹仪 |
18 | 高支模自动化监测系统 |
19 | 红外感应语音安全警示牌 |
20 | 电子指纹密码锁 |
21 | 工人生活区WiFi答题 |
智慧工地-智慧展厅
智慧工地
项目建立现场无线广播系统:在施工现场适当部位安装警示广播系统,日常情况下能播放安全提醒语音,突发情况下能迅速清晰传达疏散指令。
生活区WiFi安全教育:工人生活区安装WiFi设置答题关卡,每次连接均需答对5到安全知识题目,提高工人安全意识和素质。
绿色施工智能喷淋:建立扬尘等空气质量数据监测与雾炮等喷淋设备联动系统及安装智能水电监测系统。
720°全景机:于至高点安装鹰眼全景机,自动拍摄存储全景照片,满足工务署要求及后期视频进度记录要求。
AI隐患识别:为项目重要区域摄像头加装AI隐患识别功能,对安全帽佩戴、明火、人员统计等进行辨别记录。
标养室物联网系统:
实现试块现场制作、现场养护和送检全过程监控;通过智能温湿度检测仪实现标养室养护环境的实时监测以及超限报警 ;建立历史数据存储功能,方便后期对环境数 据的反查 ,为质量问题回溯提供依据;实现各层级提醒、报警和查询,提供实时准确的环境数据,实现试块管理场景特色:
• 实现设备资产档案的智慧化管理,所有设备基本信息、位置信息、状态信息、物联采集信息在线管理。
价值呈现:
• 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记录管理,对所有维修保养信息在线详细记录。
设备设施资产台账登记 >> 设备设施管理分级标准 >> 设备设施线上信息初始化 >> 设备设施物理标识(二维码NFC)
智慧化资产管理
标准化是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和基础。
建立设备和空间资产的静态档案和动态全生命周期管理,用以支撑多维度的资产绩效分析,实现资产管理体系落地
支持全生命周期的业务功能模块:
数字化交付
通过项目实践,总结建立一套面向政府投资项目的BIM数字化交付标准体系(探索数字化交付1.0/2.0实施细则)后续可在政府投资公共建筑进行推广应用,加快政府工程数字化转型。
03、总结与展望
经济效益
以《政府投资公共建筑工程 BIM 实施指引》《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BIM 技术重点应用攻坚工作方案》为指引,通过招标文件和合同约定,引导
设计、施工等各参建单位全面开展 BIM 技术应用,实现建设各阶段信息传递和共享,推动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管理优化,提升项目管理效能。
社会效益
本项目在署标准统一规范的要求下,制定完备的BIM实施及管理方案,设计阶段采用全过程正向设计模式,创建全专业BIM模型,输出图模一致的设计成果,为后续阶段奠定项目实施基础。生产阶段和施工阶段完整接收设计BIM模型,基于设计模型开展各项应用,实现了设计与施工阶段的衔接。
项目竣工,将接入城市空间CIM平台,为数字城市智慧管理提供全面完善的数据信息源。
展望
来源: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