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科研项目全院第一 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学霸”炼成记

供职美国退伍军人医疗体系(VA)30余年,身为PCMH慢病管理模式的资深专家Joanne Shear没有想到,中国同行会对VA的转型经验颇感兴趣。6月16日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一个交流会上,讨论慢病管理体系中药师地位和药品供应话题时,她意识到“这里的药师不一般”。

面对医改浪潮,临床药师并未怨声载道,反而主动求变,这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并不是一件稀奇事。该院的临床药学位居复旦版2015年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西南区首位。至于成功之道,药学部负责人闫峻峰给出的答案是“动则思变”。

5年科研项目全院第一 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学霸”炼成记

思变一:转危为机 三大平台成就科研“学霸”

2016年12月20日,四川省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而在此之前,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一直在未雨绸缪。同行们认为,这种忧患意识源于该团队近年来对医改政策的敏锐洞察力和理解力。

在取消药品加成之前,闫峻峰就意识到医院药学供给侧存在诸多问题。一个典型表现是,多数药师在从事保障性工作,远离高技术含量的药学服务,与此同时,临床药学服务和模式鲜有创新,对患者药学服务需求多元化关注不足。如何破解医院药学的无效供给和强化有效供给,成为闫峻峰思变的首道难题。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平台建设则是学科发展的助推器。

据闫峻峰介绍,2015年四川省人民医院成为教学医院之前,该院药学部已成为西部唯一的全国临床药学重点专科。除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药学硕士授予点外,药学部还是全国17家“双基地”之一,即“医疗机构药师规培基地”“临床药师及师资基地”;科研方面,2015年获批成立个体化药物治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重点开展个体化药物治疗检测和应用。

“实际上,我们早已不是传统意义的药剂科,而是已建成医教研3个国家级和省级平台的药学部。”闫峻峰强调。

学科平台宽了,人才队伍培养必然唱主角。该院药学部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策略,建立高学历、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人才队伍。仅2017年就有5名博士前往美国做博士后或访问学者,如此“放手”的闫峻峰却不担心人才流失,“年轻人一定要给他们舞台,去国外瞄准研究领域内先进的理念。通过我们的诚意,以及科室和医院条件,希望他们看到回来的理由。”

而在自身培养方面,医院通过科内遴选机制,选拔后备人才进入临床药学试用1-2年,并按照国家规定将后备人才送到其他临床药师和师资基地,先后培养10名临床药师。“临床药学科100%具备药师证,50%以上拿到师资证。”闫峻峰进一步解释。

致力人才培养,最显而易见的成效便是药学部成为医院科研“学霸”。2011-2016年,药学部先后承担100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12项、省部级20项,科研课题数量总和名列全院第一。对此,闫峻峰颇为自豪:“今年4月申报院级科研基金,药学部报了12项中了8项,占用全院1/4的基金。”

5年科研项目全院第一 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学霸”炼成记

思变二:革故鼎新 临床药学服务精细化

事实上,人才培养为高技术含量的药学服务埋下基石。

在药学服务向临床倾斜之前,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将临床药师细化为12个专业方向,涵盖内科、外科以及特殊人群。并在患者用药教育、合理用药培训、TDM与药物基因组检测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和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达到90%的临床工作覆盖率。

旨在让药师真正成为医药护治疗团队成员,该院药学部早在2007年便率先开设付费药物咨询门诊,并根据医院需求不断拓展延伸。除由临床药学团队完成的抗凝门诊、孕妇儿童等用药门诊以外,专病药师团队还与慢病管理团队合作完成糖尿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管理门诊,实现每天都有专科临床药师在门诊坐诊。与此同时,药学部还建立患者药事服务及健康管理档案,并定期随访。

自2016年12月1日起,成都市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药品目录,26种特效药物被纳入医保报销,但需要定点医疗机构的专科临床药师审核治疗方案。截至2017年5月25日,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药师共审核相关处方722人次,其中不合格处方占比8.03%;随访患者231例,发生不良反应占比34.6%。“通过药师咨询、审核及调整用药剂量,为医保节省近40万元。”闫峻峰坦言,介入医保药品审核,也是高技术药学服务门诊的一大亮点。

依托于药物基因组监测和血药浓度监测两大实验室,该院药学部联合肿瘤中心开设肿瘤个体化联合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闫峻峰介绍道,“治疗方案是否合理,由药师最后把关,如果需要进行基因监测或TBM,实验室药师作后盾,协同肿瘤医生一同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我常跟药师说,不要让患者认为药师只能在窗口服务,处方递进来药品递出去,处方医嘱审核这一最能体现药师专业技术水平价值的服务要有所体现。”据闫峻峰介绍,自4月26日起,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上线试点8个专科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依据预先通过规则处方医嘱审核自动通过,“每天都有临床药师去门诊药房监控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把有问题的处方在60秒内审结并传给医生。”

5年科研项目全院第一 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学霸”炼成记

思变三:敢为人先 释放人力资源效应最大化

支撑如此庞大的精细化临床药学服务,是该院药学部184名专业技术人员,但闫峻峰仍然认为人手不足,“我们有40多名硕士在调剂、制剂,这些医院药学非核心业务占用太多人力物力成本。”

药品零加成之后,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品销售并没有减少,相比2016年同期,药学部的工作量反而还有两位数增加。闫峻峰指出,原因恰恰是“省医的药品质优价廉”。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化手段是他促进调剂部门转型的第一步棋。早在2014年,药学部就建成四川省首家“智慧药房”,提高药房的发药速度和准确率,并实行口服单剂量摆药覆盖多数住院病人。“以前药师平均每天走15公里,如今计步器显示只有5公里。” 闫峻峰很认同通过信息化系统减轻药师低水平劳动强度。

除了HIS系统以外,该院药学部还建立合理用药信息支持、合理用药监测和临床药学管理三大系统,实现临床医生与药师的实时沟通,第一时间解决用药问题。

“目前,我们在开发院内药品物流管理系统(IPS),旨在实现从药品进库到发放全流程的信息闭环管理。”闫峻峰称,现有模式是将药品统一入库到药学部5层库房,再由工人送至各个配药点,人力成本和资金压力是弊端。“IPS实现后,可根据每天或每两天的药品用量,要求配药商直接配送到医院调剂部门,形成药品直送与直供管理模式,就可以节约出一部分人力来做临床药学辅助。”

被释放的调剂人力资源该如何重新分配?未来医院调剂量下降又该如何?未雨绸缪的闫峻峰又将目光投向医联体内药学服务的延伸。通过调研门诊处方数据,药学部发现每月有18000余门特病人,固定到医院开药。“如果一名药师固定负责几百名门特病人,只需要监测相关慢病的指标,通过医药公司将药品直接配送到家,病人不需要每月到医院开药。”闫峻峰的这一构想,恰恰与美国退伍军人医疗体系(VA)体系不谋而合。

VA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控制医疗费用,同时提升医疗质量,从一个注重由专科医生在医院内提供急病治疗的系统,转变成预防为主、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慢性病管理组织,而且80%的医疗费用发生在基层。借鉴VA的成功经验,闫峻峰希望未来成立随访中心,让药师切入到慢病管理环节。通过定期电话随访,药师实时评估患者用药,开展家庭用药教育,将药学服务的触角深入到基层和个体。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