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历史学:传承学府之光 照亮新时代史学人才前行之路(山西大学历史学院)

  “在先生的熏陶下,我对历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母校的四年,为我勾勒出了清晰的人生轨迹,即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奉献才智、报效国家,而且始终如一,不曾有丝毫改变。”“十年前,中国古代史课堂上老师引用张载的话‘为生民立命’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内心深处扎根铸魂,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坚定、强壮,成为我成长、奋斗的不竭动力和终身课题。”

  历史学是山西大学有着百年传承的学科之一。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史学人才,是山大“历史人”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无数学子在史学名师的教导下走向社会,或成为研究历史、发展史学的后生力量,或带着贯通古今的智慧、求真至善的技能在基层的广阔舞台上干事创业。历史学专业在“用知识服务社会,用行动彰显价值”的道路上始终坚定前行。

  承百廿薪火 启专业建设新程

  历史学是山西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早在1902年山西大学堂成立伊始,中国史、西洋史就是中西两斋的必修课程。1936年,随着史学系的设立,历史学专业正式创建。1981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世界史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中国近现代史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中国近现代史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中国史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世界史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12年,中国史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历史学专业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山西省优势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百廿间,一代又一代山西大学“历史人”薪火相继,以培养具有时空思维,具备史学教育、史学研究和史学著述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己任。中西交通史专家阎宗临先生、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中国古代史专家周传儒先生、中国政治制度史专家梁园东先生、被誉为毛泽东一字之师的唐史专家罗元贞先生、世界近代史专家陈超先生、史学史专家班书阁先生、地方史专家郝树侯先生、亚洲史专家王辑五先生、中国近代史专家郭吾真先生、开创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先河的乔志强先生、捻军史专家江地先生、国际关系史专家程人乾先生……众多史学名家皆曾执教于此。进入新时代,由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领衔的教师团队正迅速成长为历史学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近五年,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11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近20项。专业教师以建设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为契机,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为培养更多优秀史学人才不懈努力。

  教研相长互促 悉心培育史学人才

  历史学专业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开展“有组织科研”和“有组织教学”,形成了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的“教研相长”新模式。通过与山西省党史研究院、社科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组织、承担大型科研项目,专业在区域社会史理论建设、民间文献收集整理研究、山西商人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变迁、抗日根据地、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融合等领域逐渐形成研究特色与优势。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科研小组以项目为牵引,通过集体备课、观摩授课、集体编写教材等形式,将研究特色融入课程建设,教学带动研究,科研反哺教学。在完善通史等主干课程之外,注重以民间历史文献为基础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专门史课程建设,构建了“整体历史”的新课程体系,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掌握史学基础,为今后学术研究筑牢根基。“区域社会史导论”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并与“秦汉三国政治史专题”一同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国历史文选”“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等多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或省级一流课程。获批省级教改项目15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多项教学奖励。

  专业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型学习模式,实施“四个一工程”(一篇资料整理、一篇调查报告、一篇田野感想、一篇学术论文),编辑出版了《在田野中发现历史:学生田野调查报告》《田野逐梦:太行山传统村落调查研究》等系列教学成果。连续多年举办“山西省大学生史学论坛”“鉴知中国史研究生论坛”“中国传统村落田野调查征文大赛”等活动,联通校内外学术资源,建立多层次交流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让本科生凭借“硬实力”参与竞争,从校园走向社会。近年来,学生相继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兴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斩获佳绩。

  从校园到田野 双课堂共研历史

  坚持“走向田野与社会”的学术传统,开辟“校园—田野”两个课堂,全面构建实践性和研究性的教学体系,促进理论学习和田野实践深度融合。依托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永济市)、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综合展)、教学实验室(地方文献传承与保护教学实验室)和6个教学实践基地,以及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长城文化生态研究院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共同构建起“田野”课堂,通过社会实践、课程实践、科研训练等形式开展田野调查,师生足迹踏遍太行吕梁

  通过走访、口述调研等方式,学生从课堂走向田野,从书本走向田间地头,在现实中梳理历史的脉络,感受历史的气息。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山西民间文献研究中心牵头开展三晋文化传承与保护、山西城镇历史发展、传统村落调查,投入到黄河、太行、长城三大板块的文献搜集整理,太行古堡文化建设,沁河流域调查等方面工作。围绕“长城与抗战”搜集口述史料,前往代县繁峙灵丘等地实地调研,进行田野普查与长城抗战资料搜集整理。走访沁水县“金郭壁”“银窦庄”等古村落,与村民深入交流讨论,系统收集整理碑刻、契约、家谱和乡村档案,挖掘地方历史文化价值,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经过师生多年坚持努力,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地方文献库,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冷门“绝学”专项等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资助。(通讯员:山西大学 蓝匀 瑄瑄 拂晓)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