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进军智能连铸的号角——大包智能浇钢平台技术推广应用专题研讨会侧记
2023大包智能浇钢平台技术推广应用专题研讨会现场
八方连铸英豪 献计智能连铸
广东中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原韶关钢铁公司,下文简称中南钢铁)和湖南镭目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镭目)珠联璧合,潜心研发出国内首座连铸大包智能浇钢平台,达到并超出了预期成效。
中南钢铁通过应用此大包智能浇钢平台,采用机器人实现连铸区域的无人化操作,大大提高了连铸装备智能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减少了铸坯的切废比和探伤不合格率,并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获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一消息如和煦的春风吹拂在神州大地,许多钢厂用户欢欣鼓舞,纷纷要到中南钢铁和镭目进一步参观考察和开展采用这项成果的业务洽谈。
这朵辛勤劳动的智能连铸之花,结出了丰硕的普及推广之果。到今年5月,镭目大包智能浇钢平台订购量新增数十套,渴望了解该平台技术的钢厂络绎不绝。
为了满足广大钢企用户对智能连铸技术的渴求,中国金属学会牵手中南钢铁和镭目于2023年6月1日—2日在广东韶关市召开了“大包智能浇钢平台技术推广应用专题研讨会”。
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高怀在致辞中说,钢铁工业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智能技术装备、协同创新体系、敏捷定制化生产和精准化质量管理模式不断深入发展。今天的会议,交流镭目在中南钢铁的成功实践,旨在推动连铸智能浇铸平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中南钢铁高级副总裁、党委委员郭亮在致辞中说,此次推介的大包智能浇钢平台技术,中南钢铁与镭目公司联合申报了18项国家专利,该项目曾荣获2020年国家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2021年,继韶钢第二套大包智能浇钢平台项目成功投用,紧锣密鼓2023年第三套智能浇钢平台项目又在推进中,力争实现“一键炼钢”目标,逐步实现炼钢连铸平台少人化、无人化。“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让我们在这个热情似火的夏天,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再创智慧制造新篇章!
镭目董事长田陆博士在致辞中说,5年前,宝武智能制造第一枪在中南钢铁打响,引领全国钢铁行业进入智能制造时代,镭目有幸参与其中的大包智能浇钢平台项目。2022年10月,中南钢铁与镭目再次深度合作第三套大包智能浇钢平台项目,将大幅提高浇钢人工智能水平,最终实现“一键浇钢”功能,目前项目已进入安装冲刺阶段,敬请期待。
北京科技大学原校长徐金梧教授在特邀报告中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的推进情况进行了解读。他说,钢铁行业汇聚智能制造供需两侧的140余家优势企业研制出了100项智能制造标准。其中42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已受到了钢铁行业和智能制造技术供应商的广泛关注并开始实施应用,为推动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整体水平提升和智能制造技术供应侧的技术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南钢铁技术专家张继烈、江苏永联钢铁有限公司炼钢厂厂长蒋鹏、镭目智能浇钢平台项目负责人付军分别作了“中南钢铁大包智能浇钢平台技术应用情况及成效”“江苏永钢大包智能浇钢平台技术应用情况及成效”“大包智能浇钢平台技术开发及应用”的学术报告。研讨会由中国金属学会生产技术与书刊部袁伟霞主任全程主持。
来自全国各地钢企的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以及炼钢厂厂长共二百多人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就大包智能浇钢平台进行了专题详细互动交流研讨。镭目机器人变形金刚在会议签名墙处展示,并与代表互动交流,成为此次会议的亮点之一。
6月2日下午,全体代表考察了中南钢铁大包智能浇钢平台现场,会议当天虽高温酷热,但仍抵挡不住参会代表的观摩热情。
有了绿叶的衬托,鲜花方显美丽;有了白云的点缀,天空更加广阔;有了万物的亲吻,大地尽显和谐与馨香;有了四面八方连铸英豪的关注和支持,此次韶关研讨会召开堪称完美!代表们一致认为,会议吹响了全国发展智能连铸的号角,必将给中国钢铁工业智能化带来新的革命!
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高怀致辞
落后的生产现状 智能连铸的催化剂
目前,在没有普及机器人的钢厂,其传统连铸生产中的大包滑板油缸装拆、大包长水口更换、长水口碗部清理、长水口密封圈安装、中间包测温取样和添加保温覆盖剂等,依然全部由人工完成。其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较大、安全事故频发、钢企人力成本高。其困难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装拆滑板油缸需要在悬空的天桥上作业,油缸重量超过35kg,需要人员扛着油缸插入钢包下方油缸座的固定卡槽,同时需要调整油缸杆去连接滑板机构连杆,钢包口钢渣有坠落砸伤人员风险,属于高危、重体力劳动。
第二,大包长水口更换需要人工操作操作臂进行水口的拆卸和安装,操作臂靠近中包,中包钢水(1500多摄氏度)还有通红的长水口存在高温辐射,工作环境温度大于五六十摄氏度。人员进行腕部清理时,需要将氧气管放入长水口通氧燃烧,会产生大量烟尘,钢渣四射;人员还需要近距离手动将密封圈放置在上千度的长水口腕部,属于高危、高温、高粉尘劳动。
第三,中包测温取样需要人工将探头放置在测枪头端,插入钢水中进行测温、取样作业,插入钢水时,钢水会产生飞溅,火花四射,容易落到人员身上,同时人员还需要抓取燃烧的探头拆除下来,需要将钢水形成的样块分解出来。属于高危、高温劳动。
第四,中包加覆盖剂需要人工将一袋袋的覆盖剂包丢入中包钢水,覆盖剂是非常小的颗粒,抓取过程中有大量粉尘,同时丢入钢水中时也会存在钢水飞溅,覆盖剂粉末在高温环境中飞扬,有些钢厂开浇时,需要几分钟内丢入数百公斤,属于高危、高温、高粉尘、高体力劳动。
第五,现场操作人员处于高温粉尘环境,为了防止高温辐射、重物坠落等伤害,需要穿专用的工作服,安全帽,防护鞋做高强度劳动,每天工作都是汗流浃背,满身粉尘油污,当现场发生漏钢、滋钢等生产事故的时候,还会存在生命危险。
传统连铸生产中的落后现状,成为催生智能连铸诞生的催化剂!钢铁行业的需求,就是肩负振兴中华使命的镭目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们与产、学、研用有机结合,自主创新研发成功了连铸大包智能浇钢平台技术。
审时度势 找到科技创新的发力点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浪潮中,镭目人敏锐地觉查到,基于智能化工厂的改造技术必将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因为,智能工厂的精髓是“赋予工厂生命,让工厂自我管理”。
其具体过程就是通过传感器、云平台和全新的工厂设计把技术、开发、生产、设备、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全变成智能化,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大脑,可以自我管理。
钢厂研发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及装备,显性的需求是减人,隐性的需求是提高企业人均利润,未来的需求则是人工智能取代人的智能。
现在的集控中心,就是未来我们说的工业大脑,就能取代人的智能,这是信息化最核心、最有灵魂的地方。
做信息化智能化,离不开两个支点,一个是数据,一个是工艺。
在确定了给钢厂规划的信息化未来目标这个大框架下,我们要做两个底层支持,一个是数据采集和控制,一个是充分了解工艺。
第一,最大程度地使用各方面的仪表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自动控制;第二,深入了解工艺过程,掌握工艺计算的模型,收集数据,自我学习,自我训练,用人工智能训练出计算模型。在这两个底层支撑之上,搭建人工大脑,对这些模型的训练和学习不断优化,不断完善。
信息化智能化就是做到每一个环节可测量、可控制、可计算、可追溯、可优化、可视化。合起来是一个巨型的工业大脑。
用最现代化的设备, 用很多的传感器贯穿在生产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来监控整个生产流程,能清楚地知道原料进去后出来的是什么产品,也能够预测到哪里可能会出现问题,哪里需要进行调整。
通过智慧制造,在钢铁行业推进新一代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降本提质,精益制造。
有了上述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理念,使镭目人找到了科技创新的发力点。他们坚信:采用工业机器人取代人,进行精确持久的工作,改善劳动条件,是历史的必然!
传统钢铁行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具有高温、高粉尘、高噪音等恶劣环境和液态熔融金属等高风险。
而机器人取代的就是钢铁行业的3d岗位,即dangerous(风险大)、dusty(环境差)、difficult(困难),实现生产现场少人化、无人化,把员工从恶劣环境、危险岗位解放出来,同时可以助力钢铁基地的智慧制造水平快速提升,打造极致高效的无人化车间,减少人工干预,大幅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浪费。
创新点熠熠生辉 智能化闪亮登场
据镭目董事长田陆介绍,中南钢铁这一大包智能平台技术有以下创新点:
一是国内首先无人平台的技术应用。包括:自动换安装、摘取油缸机器人技术,自动开关大包滑动水口技术,自动更换大包长水口技术,自动加覆盖剂技术。
二是行业内首创非正弦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通过结晶器液位波动和铸机拉速对比自动判断浇注中断流、溢钢、漏钢等典型生产事故,并自动处置的浇注异常自动处置操作技术模型。从根本上解决了连铸浇钢生产现场无人值守时出现异常无自动处置的行业难题,成为国内外无人浇钢的技术的领跑者。
三是公司研发连铸开浇过程中需要人工开浇和人工语音提示工艺参数的操作要点,自主开发了连铸自动开浇工艺技术和开浇语音自动播报技术。
四是对于板坯中包单一长水口自动更换、在线一键式自动更换水口技术、更换水口后的异常点自动定位检测技术等,实现了连铸生产过程中渣线自动调节和水口一键式更换,解决了这些非稳态工况带来的操作隐患。
利用连铸工业智慧大脑,使连铸机具备自我识别、自我感知、自我决策、自我修正和自我协同,真正实现连铸智能化。
在日趋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没有哪家企业甘愿落后其竞争对手!这也是镭目百尺竿头,创新永不休止的动力。
中南钢铁高级副总裁、党委委员郭亮致辞
镭目公司董事长田陆博士致辞
北京科技大学原校长徐金梧教授作特邀报告
中南钢铁技术专家张继烈在大会上作报告
镭目技术代表付军在大会上作报告
镭目技术团队现场答疑
会议现场
参会嘉宾与镭目变形金刚互动合影
参会代表参观中南钢铁大包智能浇钢平台生产现场
参会代表集体合影
作者 | 夏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