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有八所大学参与,高校为什么非要搞科研?

中国的科技进展与中国高校是分不开的。

去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有八所大学参与,高校为什么非要搞科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月29日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是:

1.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

2.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

3.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

4.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

5.新方法实现单碱基到超大片段DNA精准操纵

6.揭示人类细胞DNA复制起始新机制

7.“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

8.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

9.揭示光感受调节血糖代谢机制

10.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

这十大科学进展非常之了不起,凝聚了多少科学工作人员的心血和努力,其中中国高校功不可没。

去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有八所大学参与,高校为什么非要搞科研?

那么,有哪些大学参与了科学十大进展呢?

至少有8所大学参与其中,并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们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福州大学清华大学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团队揭示光感受调节血糖代谢机制。

这个研究团队可是了不得,他们发现了全新的“眼—脑—外周棕色脂肪”通路,回答了长久以来未知的光调节血糖代谢生物学机理,拓展了光感受调控生命过程的新功能,提示现代人生活应关注健康的光线环境,控制夜间光线的波长、强度和暴露时长。

去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有八所大学参与,高校为什么非要搞科研?

2.厦门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

厦门大学廖洪钢孙世刚团队和北京化工大学陈建峰团队等组成的联合团队,他们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为下一代锂硫电池设计提供了指导。

3.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翟元梁,香港科技大学党尚宇、戴杨碧瓘等组成的联合团队,他们揭示人类细胞DNA复制起始新机制。

研究团队的成果有望被应用于研发新型、高效及更具针对性的抗癌药物,从而实现有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

去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有八所大学参与,高校为什么非要搞科研?

4.南方科技大学、福州大学、清华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俞大鹏、徐源团队,联合福州大学郑仕标团队、清华大学孙麓岩团队,基于玻色编码量子纠错方案,解决了量子纠缠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技术问题,并开发了基于频率梳控制的低错误率宇称探测技术,大幅延长逻辑量子比特的相干寿命,超越盈亏平衡点达16%,实现了量子纠错增益。

一直以来,有这样一种观点:高校为什么非要搞科研呢?高校应该以教学为主,教授老师本职工作是教学,只管把教学搞好,不应该搞科研,科研是科研所科学家的事。

这种观点失之偏颇,高校在科技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既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的主要阵地,又是高新技术创新和转化的重要源头。高校教学与科研是没有办法分开的。

去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有八所大学参与,高校为什么非要搞科研?

第一,2023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就有八所高校参与其中,这就足以证明高校在科技进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国家科技竞争力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力量。

第二,高校是培养科研人才的地方,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是理论知识,还要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科学研究创新必将融入其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很多学生会产生大胆的想法,出奇的思路,创造发明随之而来,科研成果也就出来了,怎么能将教学与科研割裂开呢?

第三,大学里那些科研搞得好的老师,教学肯定也受欢迎,一般教学越好的老师,其科研更有可能做的更好。

去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有八所大学参与,高校为什么非要搞科研?

第四,即便是欧美的大学,很多老师也都在搞科研,很多科研成果都是出自于大学校园。

第五,大学生培养出科研的习惯非常重要,如果申请海外大学的研究生,如果有科研成果会被重视的,因为科研代表着学生的软实力。

因此,我国的高校有些老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有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还有的教学和科研同时进行。大学有着得天独厚的科研环境和氛围,科学家都是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的,相信我国未来的科学技术进步,大学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你对这件事怎么看呢?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