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 以优质高效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加快提升服务品质效率,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7万美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5%,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与之相随的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加快释放。服务业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既是消费热点,也是供给短板。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以推动服务业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为主要任务,加快构建品质更优、效率更高、创新动能更强、开放水平更高、市场环境更佳的服务业新体系,更好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一、坚持以品质化提升服务业品牌形象和质量水准

我国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依然还存在品牌意识淡薄、质量水准不高等现象,导致服务业竞争力不够强。加强服务业品牌建设、提升服务业质量水准,是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关键。一是要支持服务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品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增强服务品牌国际影响力,带动中小企业联合开展海外品牌建设推广,着力塑造中国服务品牌新形象。二是建议加快健全服务业国家标准体系,引领行业规范发展和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同时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服务业标准制定。三是通过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试点优质服务承诺标识制度、加强服务业质量监测评价等方式,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二、坚持以数字化塑造服务业发展新优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服务业的发展环境、产品形态、供给方式和消费模式,为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提供了广阔空间,注入了强劲动能。建议通过培养专业数据服务商、发展新型数字服务基础平台、推进算力、网络、新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统一的国家地理空间基底和数据融合平台等举措,不断夯实数字化基础底座。全面加快研发设计、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丰富商贸、文化、旅游、健康、体育、家政、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三、坚持以融合化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产业竞争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而现代化产业体系则是最关键的“胜负手”。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备,但产业链整体上处于中低端,大而不强、宽而不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发挥服务业的催化剂和融合剂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工业设计、信息技术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产权服务、创意设计等制造服务业经营主体,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种业研发、农资供应、仓储物流、农机作业及维修、农产品营销、金融服务、资源回收利用等全过程服务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支持科技、信息、文化、旅游、出行、养老、健康、设计、法律等服务业相互融合,培育特色文旅、智慧健康养老、数字创意、法律科技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动实现服务业全产业融合。

四、坚持以绿色化促进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

服务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会形成废弃物、废水、废气和其他污染,绿色低碳、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绿色金融等绿色服务有效供给仍有待加强。要加快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深入推进多式联运发展,鼓励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加快发展绿色物流,推动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无害化。推动服务流程信息化、实时化,鼓励线上会展、网络办公、远程诊断维护等业态发展。规范有序发展出行、住宿等领域共享经济。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务平台和网络,促进产品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

五、坚持以国际化构建服务业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围绕制度型开放和深化国际合作,主动有序扩大服务业开放,既为全球服务业企业提供中国市场机遇,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服务业有效融入全球市场格局。通过构建高标准服务业开放制度体系、分类放宽外资准入门槛等举措,推动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旅游等领域开放举措全面落地,持续深化增值电信、教育等领域开放,依法有序推进自然垄断领域和医疗、法律等特定领域开放。深化服务业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世贸组织、区域和双边经贸协定框架下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电子商务等议题谈判,推进服务业规则、规制等制度型开放与合作。(作者:杨永恒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