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之项目管理类核心框架(cmmi3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类过程域涵盖了与项目的计划、监督和控制相关的项目管理活动。
CMMI-DEV 中的七个项目管理类过程域是:
• 集成项目管理(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IPM)
• 项目监督与控制(Projec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PMC)
• 项目计划(Project Planning, PP)
• 量化项目管理(Quantitative Project Management, QPM)
• 需求管理(Requirements Management, REQM)
•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RSKM)
• 供方协议管理(Supplier Agreement Management, SAM)
项目管理类的基础过程域
项目管理类的基础过程域应对建立并维护项目计划、建立并维护承诺、对照计划监督进度、采取纠正措施、以及管理供方协议等相关的活动。下图展示了项目管理类的基础过程域之间以及与其它过程域类别之间的互动关系的鸟瞰图。如图所示
计划始于定义了产品与项目的需求(图 4.3 中的“构建什么”)。项目计划涵盖项目所执行的各种项目管理与开发活动。项目对来自各种相关干系人的、影响项目的其它计划进行评审,并与那些干系人就其对项目的贡献建立起承诺。例如,这些计划涵盖了配置管理、验证和度量与分析
项目计划:过程域包括制订项目计划、使相关干系人参与、获取对计划的承诺、以及对计划进行维护
项目监督与控制:过程域包含监督与控制活动的实践以及采取纠正措施的实践。项目计划规定了进展评审的频率和用于监督进度的度量项。确定进度主要通过将项目状态与计划进行对比。当实际的状态显著偏离预期的值时,需要适当地采取纠正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包括重新计划,而这需要使用“项目计划”过程域的实践。
需求管理:过程域对需求进行维护。它描述了获得并控制需求的变更,并确保其它相关计划与数据保持最新状态的活动。它提供了从客户需求到产品需求到产品组件需求的需求可追溯性。确保需求的变更能够体现在项目计划、活动与工作产品中。这一变更周期可能影响工程类过程域;因此,需求管理是动态且经常循环发生的事件序列。对一个受控且规范的工程过程来说,“需求管理”过程域是其基础。
供方协议管理:过程域应对项目需要,以获取由供方完成的那部分工作。可用于满足项目需求的产品来源得到了主动识别。供方得到了选择,供方协议得到了建立以管理供方。供方的进度与绩效按照供方协议中所规定的方式得到了追踪,供方协议得到了适当的修改。对供方所完成的产品组件进行了验收评审与测试。
项目管理类的高级过程域
项目管理类的高级过程域对诸如以下活动进行应对:建立从组织的标准过程集中裁剪得到的已定义过程,根据组织的工作环境标准建立项目的工作环境,与相关干系人进行协调与协作,为项目的执行组建并维持团队,量化管理项目,以及管理风险。下图 展示了项目管理类的高级过程域之间以及与其它过程域类别之间的互动关系的鸟瞰图。各项目管理类的高级过程域都依赖于计划、监督并控制项目的能力, 而项目管理类的基础过程域则提供了这些能力。
集成项目管理:过程域建立并维护从组织的标准过程集中裁剪得到的项目已定义的过程(“组织级过程定义”过程域)。项目使用项目已定义的过程进行管理
风险管理:过程域采用了持续、前瞻式的方法,通过诸如风险参数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缓解等活动对风险进行管理。
量化项目管理:过程域建立了质量与过程性能的目标,组成有助于达成那些目标的已定义过程,并对项目进行量化管理。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以组织与客户所建立的目标为基础。项目已定义的过程的组成使用了统计与其它量化技术。这样的分析使项目能够预测是否可以达成其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