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努力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民生幸福标杆

深圳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努力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民生幸福标杆

深圳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

深圳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努力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民生幸福标杆

深圳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从2018年的不到4%提升到2021年的51.6%。

深圳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努力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民生幸福标杆

深圳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构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0月21日讯(深圳特区报姚卓文/文 程海昆 杨少昆/图)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深圳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推动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过去的十年是深圳教育快速发展的十年,更是深圳教育卓有成效的十年。十年来,全市教育投入不断提升,全市累计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5941.7亿元,年均增长17.6%;十年来,全市教育规模快速扩大,新增优质公办基础教育学位78.6万座,较2012年增长116.9%。十年来,深圳抢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高起点新建高校8所,创下了高等教育的“深圳速度”;十年来,深圳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先行先试成效初显,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等诸多创新实践经验,获得国家部委推广……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将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努力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民生幸福标杆,让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

党建引领

守正创新讲好思政课

深圳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确保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准、道路对、阵地稳。

深圳市委和10个区委(新区党工委)均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对教育工作牵头抓总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制定出台全市公、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基本规范,全面推行民办中小学选派党组织书记机制,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明确制度要求。十年来深圳积极推进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并理顺组织架构,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设立党委,成立学前教育联合党委,向民办中小学选派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297名。建立中小学“党建 督导”模式,将党建工作纳入责任督学工作范畴,常态开展党建督导检查。深化党建品牌建设,高校立项省级以上党建工作示范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共28个,其中国家级14个。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深圳发挥好思政教育“关键课程”牵引作用,推动落实市委常委到高校上思政课、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到中小学讲授思政课、大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讲授思政第一课的三级制度体系。用好深圳经济特区思政课“活教材”,自主编写完成《深圳的光荣与使命(初中读本)》,遴选思政“金课”131节,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品课程10个,创建16所市级思政教育示范校和13个市级名师工作室,评选出35个市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优质均衡

基础教育实现“量质双升”

作为一线超大城市,深圳人口规模大、增速快、外来人口比例高,适龄入学人口一直处于高位增长态势。面对这一现状,深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勇于聚焦解决市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十年来,全市教育规模快速扩大,每年将学位建设作为民生实事和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加大义务教育学位供给。2020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印发《关于加快学位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百万学位攻坚计划。近三年,新增学位44.2万个,全市累计新开办公办普高30所。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2766所,在校学生256.2万人,教职工25.2万(其中专任教师16.6万人)。较2012年分别增长49.03%、68.73%、91.76%(其中专任教师增长83.11%)。

学前教育方面,针对我市公办幼儿园比例较低的现状,近年来,深圳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率先探索形成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模式,被教育部列入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从2018年的不到4%提升到2021年的51.6%,普惠园占比达到87%。

我市基础教育公办学位的持续增加,满足的不仅仅是深圳户籍的学生,在深圳,全市55%的义务教育学位、38%的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提供给了非深户籍子女,比例一线城市最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不低于50%。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满足于学位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提供更多优质学位,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深圳出台《深圳市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建成28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其中市属优质学校到各区办学覆盖率100%,至2025年全市将组建80个基础教育集团,覆盖到全市每一所公办中小学校。2018年起,深圳开始实施“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出台《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指导意见》,近三年全市校长教师交流9500多人,促进了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水平均衡,中小学区际校际差距不断缩小。深圳大力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引入北师大附中、人大附中、广东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等国内名校来深合作办学。深圳扎实推进普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制定三年规划,建设了10所示范校和28个学科基地,推进工作得到教育部高度肯定。深圳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努力办好市民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聚焦改革

学生成长交出时代答卷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十年来,深圳始终聚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率先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开展实践探索和突破,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示范和经验。深圳的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后服务、优化作业设计、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基础教育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形成经验,被国家部委推广。

深圳主动承担国家教育综合改革任务,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和教育部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率先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开展实践探索和突破,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示范和经验。2021年,深圳作为唯一的计划单列市和广东省唯一城市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深圳立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好一系列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并以此为抓手,全面开启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的新局面。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深圳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96项,居省内前列;2021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考核成绩名列广东第一,省教育厅抽查中小学生体质优良率超57%,居省内城市前列;建成50个示范性创新教育实践基地、100所智慧校园、200个学生创客实验室,打造创新教育特色,成为全国获得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双创大赛“萌芽赛道”(中学组)金奖数最多的城市。

与此同时,为有效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深圳迅速探索和建构一套对标“双减”要求的“深圳方案”:出台一系列文件进行科学引领,从顶层设计上引导全区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系统设计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各学科4543个作业设计样例,研发7866个在线教学课程资源包,免费开放1.4万节优质课例,全面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由政府保障,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在全省率先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比例达96%并实现了平稳有序,工作经验被评为教育部典型案例。

跨越发展

高等教育创新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十年来,深圳抢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高等教育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交出一张令人瞩目的“增量”成绩单: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8所高校先后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创造出了高等教育的又一个“深圳速度”。如今,全日制高校数量达到14所,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4.5万人,基本建立起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的高等教育体系,深圳海洋大学等7所新高校筹建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2016年10月,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高教意见》),擘画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深圳蓝图。《高教意见》是我市第一个针对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制定的文件,确定了我市下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为我市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动力。《高教意见》在高校数量、高水平大学数量以及高水平学科数量等方面明确了目标和分步走的时间表、路线图。提出争取到2025年,全市高校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届时深圳将形成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深圳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不仅需要扩大规模,更重要的是提升质量。十年来,深圳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效显著,南科大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实现我市“双一流”大学零的突破。7所高校入选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名单,1所入选省特色高校提升计划。2021年市属高校新增10个博士点,市属高校新增博士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市属高校累计2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世界前1%。南科大、深大在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分别位居内地高校第9位和第17位。全市高校专任教师中博士研究生占比达70%,高校全职两院院士数量由4名增加到51名,高校成为全市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

对于深圳而言,知名高校的不断增加、规模扩大,不仅仅意味着深圳高等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高校还是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深圳吸引创新人才、夯实创新地基、提升创新能力、完备创新链条的重要功能。随着深圳高等教育取得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高校的创新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全市高校建成各级各类创新载体334个,其中省部级及以上74个。北大深研院、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共建的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我市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全市11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9个由深圳高校牵头建设,新建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由深圳高校牵头建设。聚焦“四链融合”,对准“卡脖子”领域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服务城市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模式创新

职业教育为全国贡献“深圳经验”

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与就业和民生关系最直接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十年来,深圳始终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全面对接国家所向、湾区所需、深圳所能,以敢为人先的勇气胆识和换道领跑的竞争姿态,推进深圳职业教育在“率先”上抢先机,在“新路”上勇探索,勇当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教育开路先锋,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模式”。全市现有职业院校31所,在校生14.6万人,较2012年分别增长4所、5万人。

特别是针对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等长期困扰职业教育的关键问题,我市职业院校勇闯新路,努力打破企业与学校割裂的桎梏,跨越职业与教育脱节的鸿沟,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将人才培养的“锚”定在产业最前沿和企业最需要的地方。深圳在全国率先实施“政府出补贴、企业出场地、校企共建共享”模式,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建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19个。建立8个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共建23个特色产业学院,探索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双元”育人模式。积极推进“1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支持校企共同开发高端认证证书10余种。

近年来,深圳职业教育还聚焦开放发展,积极推动世界职业学院与技术大学联盟深圳总部秘书处、职业教育计划亚非研究与培训中心、职业教育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举办“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深圳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走出去”,向世界贡献职业教育的“深圳经验”。

外引内培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深圳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深圳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十年来,深圳始终坚持开放引进和分类培养相结合,努力锻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深圳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提出“教师素质师德为首”和对教师失德违纪“零容忍”要求,制定实施中小学教师“负面清单”。

深圳构建新教师多元引进模式,打通非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公办中小学当教师的渠道,高校“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成批次流入,实现基础教育师资来源多元化。全市教师队伍整体呈年轻化、学历高、职称高、来源广等特点。与知名师范大学合作建立“深圳学院”,“订单式”培养优秀师资。多措并举引进高层次人才,逐步从单一的入编入户的刚性引进,发展到多样化的引进方式,通过直聘、选聘、紧缺岗位目录等绿色通道,灵活引进各类名师骨干。

十年来,深圳一直下大力气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拓宽教师成长路径,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率先向学校下放教师职称评审权,针对不同成长阶段教师实施分类培养方案、提升工程,将民办学校教师等群体纳入职称评审范围。实施系列化“名师工程”。优秀校长培养工程、“名师工程”等培养力度不断加强,累计建成超300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培养省、市级各类名师400多名。开展“年度教师”评选,发挥标杆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在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深圳市荣获38个一等奖,居全省前列。

深圳一直努力创造良好条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不断成长为最好的教师,努力提升教师荣誉感幸福感,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民生幸福标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来源:深圳特区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