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一件老工具,它的模样少见,外省人不明白它是做什么的(云南工具厂还存在吗)
在云南省保山市下辖县城中,当地百姓都善于制作一种特殊的老工具,它被当地人当作“神器”。可是您也许并不知道,若是没有用过它的人,却不一定知道它的真正用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保山是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区,是我国与缅甸的交界,其国境线长达170多公里,总面积约为1.96万平方公里。保山处于滇西剧中的位置,其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山脉水文环境丰富,气候宜人,不仅手工业十分发达,农业和采矿业也较为突出,被誉为是“滇西粮仓”。
保山市内河流众多,其所有河流均属于澜沧江、怒江等水域,其水域环境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竟然多达6条,可谓是水资源十分丰富。也正是靠着复杂的水系环境,保山市河流内才会繁衍着大量的鱼类。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地的百姓也有不少人都以捕鱼为业,用于贴补家用。
在保山当地,百姓们家家都会制作一种特殊的工具,它的外形,类似于一个特大号的剪刀,长度为30多公分,宽度约为4公分,其材质多为竹质或者木质,中间存在一个可以活动的转轴。它究竟是一件什么物件?估计不少读者看罢第一眼之后,会给出各种有趣的猜测。
有人认为,它一定是个核桃夹,只要将核桃放置其间,就能轻松夹碎核桃。可事实果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一般核桃夹子最主要的材质为金属质地,木质或者竹质极其易碎,根本不适合做核桃夹子。还有人认为,它一定是一种可怕的武器,武侠小说中著名的四大恶人“岳老三”,就使用一把大剪刀作为武器。但该猜测也不靠谱,因为没有人会蠢到以竹子或者木头作为武器。
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既然这种特殊的工具既非核桃夹又不是武器,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原来,该工具正是一种鳝鱼夹子,是专门用于捕捉鳝鱼的“神兵利器”。
众所周知,鳝鱼本身并不好捕捉,其身上充满了滑滑的黏液,即使是用手使劲攥住,它也会轻松溜走,想要捕捉鳝鱼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起初的时候,人们制作出了一种特殊的地笼,它整体为竹篾编制,笼内放置诱饵,入口外粗内细,方便鳝鱼钻入。可一旦鳝鱼进入口子内,就很难再次重新钻出,回逆的倒茬会刺痛鳝鱼皮肤,使得它们根本不敢触碰出口。
当然,使用地笼确实也存在缺点,就是地笼的口径只适合抓捕一些尺寸相当的鳝鱼,对体型稍小的鳝鱼就难起到作用。另外,地笼的安置和回收也非常不方便,捕捉周期长和效率低是明显的短板,很难满足快速捕捉鳝鱼的需要。而鳝鱼夹的出现,就正好弥补了这个问题。鳝鱼夹最出色的设计是什么?就是其头部的诸多凹槽。凹槽本身缝隙狭窄,一旦夹住鳝鱼,就会将其身体紧紧裹住,从而令它们无从逃跑,真正做到了“稳准狠”。
鳝鱼的别名叫作黄鳝,是一种类似蛇一样的鱼类。一般来说,鳝鱼的体长可以达到30-70厘米,甚至还有人捕捉过近一米长的鳝鱼。作为一种特殊的鱼类,鳝鱼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并不高,一般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与湖泊中,都能见到黄鳝的身影。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鳝鱼甚至还进化出了黄色的斑纹,其全身上下十分灵活,只有一根三棱刺,真可谓是“刺少肉嫩”。
估计不少读者也都吃过鳝鱼,其口感之美妙,无论是煎炒烹炸,都能让人垂涎三尺,堪称鱼中佳品。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淡水鱼类,鳝鱼还存在诸多保健功能,如保护视力、降低血糖、消除水肿等等,是民间公认最佳的食补良药。
利用鳝鱼夹抓鳝鱼,其实古已有之。据史书记载称,在汉代的时候,当时保山地区的民众就已经发明了鳝鱼夹,专门用于抓捕鳝鱼。可是当时的鳝鱼夹制作较为粗糙,还并不具备现代鳝鱼夹的诸多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山市地区,民众吃鳝鱼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尤其是当地的名菜鳝鱼米线,更是享誉全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若是一生能有幸吃过鳝鱼米线,便是少活五十年都极其值得。鳝鱼米线的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米线和鳝鱼同时煮汤,配上韭菜、葱花等佐料,便可以大快朵颐,令食客流连忘返。
而能吃上味道鲜美的鳝鱼米线,首先要感谢这种普普通通的鳝鱼夹。
谈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保山果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如果能有幸来到这里旅游,一定要尝尝当地的鳝鱼盛宴,想必定然会令您拥有一个美好的回忆。
参考资料:《地理故事》 魏佩佩著 云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