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乡种田村创新“五组共治”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乡村多元共治)

种田村为乡政府驻地村,现辖中街、东街、新南、下南、上湾、小岔、井滩7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57户,1532人。有建档立卡户145户533人。今年为了深化党建引领推进“五治融合”,在包村工作队和支部班子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创新出“五组共治”乡村治理新模式,加快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的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取得显著成效。

种田乡种田村创新“五组共治”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乡村多元共治)

一、强化党的领导

党的坚强领导是贯穿乡村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红线,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种田村党支部始终把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抓手,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创新成立了“五组共治”领导小组和五个功能小组,由包村领导担任组长,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别担任功能小组组长,由包村干部、社长、公益性岗位、无职党员、志愿者为成员,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合力抓好乡村治理各项任务落实。

种田乡种田村创新“五组共治”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乡村多元共治)

二、明确职能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发展、基层治理及乡村振兴中的重大问题,领导村级治理工作。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结合种田村实际,分别成立“基层治理、产业项目、纠纷调解、乡风文明、环境整治”五个功能党小组(简称“五组”)”五个工作功能小组,其中基层治理小组主要负责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的决议,讨论和决定本村经济发展、基层治理及乡村振兴中的重大问题;产业项目小组主要负责谋划、实施、监督种田村产业项目,完善利益链接机制,推进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带动群众致富;纠纷调处小组负责对村里的矛盾纠纷进行依法调解,防止矛盾激化,抓好安全防范和平安创建,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乡风文明小组负责引领和创建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不断增强村民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荣辱感,培养新型农民;人居环境小组负责宣传和组织实施“全域无垃圾,绿色新种田”,发动群众搞好环境卫生,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做好绿化及疫情防控等工作。

种田乡种田村创新“五组共治”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乡村多元共治)种田乡种田村创新“五组共治”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乡村多元共治)

三、完善工作机制

为了保障“五组”顺利运转,种田村建立了“人员调配、例会制度、监督考核、经费保障”四项机制,确保各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一是实行周例会制度。每周由领导小组召集五个小组组长,召开工作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完成情况,安排部署下一周工作。功能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专组会议,安排落实具体工作。二是完善监督考核制度。由领导小组负责,对五个小组日常工作落实、工作纪律、工作成效等进行监督,结合效能考核、积分制奖励、党员评星定级等,每月通报各小组工作情况并纳入年底考核。三是建立人员调配制度。“五组”组成人员,根据工作实际进行调整充实。基层治理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文书等组成;产业委员会吸纳村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等参加;纠纷调处委员会主要由法律顾问、村级综治专干、宗教教职人员、网格员、退休老党员组成;乡风文明和人居环境委员会人员主要由妇联主任、村医、星级文明户、党员组成。四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统筹整合卫生保洁、积分超市、村集体经济等项目资金,保障“五组”工作经费,激发干部群众参与“五组共治”的主动性、积极性。

种田乡种田村创新“五组共治”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乡村多元共治)

几点启示:一是创新了基层治理新模式,打破以前村委班子传统架构,使村委班子分工更加精细明确,实现村级治理高效运转;二是扩大了基层治理的参与范围,通过发动包村乡干部、农业经营主体、在村党员、志愿者、保洁员等,共同推进乡村治理,真正实现“大家的事,大家想、大家决策、大家办”,避免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三是提高了治理效能,“五组共治”使产业发展、纠纷调处、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效落实,夯实了基层治理根基,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四是提高了村级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让更多群众参与决策落实,建立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良好机制,丰富了党领导下村民自治的实现形式。

种田乡种田村创新“五组共治”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乡村多元共治)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