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网格”守牢“大防线”——桂林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本报记者周绍瑜 通讯员蓝雪海 秦凯丽
开展防疫宣传、做好排查登记、配送物资上门、入户宣传检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优势,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的关键。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健全市、城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网格化“五级包保”防控体系,以优化建强“战时”网格为契机,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实现横到边、纵到底的无缝衔接,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体化“战时”运作 网格防控责任全面下沉
疫情发生后,根据疫情变化,联合指挥部及时召开工作调度视频会议,指导各城区优化设置“战时”网格132个,全面加强城中村、城郊接合部网格化管理。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健全网格运行机制。落实103名处级干部担任“战时”网格长(城中村网格长)、临时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185名科级干部担任副网格长、临时党组织第一书记。在重点区域网格点,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细化到户,设置物资保障组、志愿服务调度组等若干工作组,公开分组信息,便于群众联系,接受群众监督。提升基层网格员履职能力,对市、县、乡、村四级3000余名网格员进行“桂战疫”APP使用线上培训,实现“人在格里走、事在格里办”,精确到小区、单元楼栋,确保疫情防控的快速、精准。
系统化织密链条 网格阵地堡垒全面建强
组织有号召,党员有行动。全市加快构建“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党组织链条,推进“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基层党组织建在抗疫一线阵地上,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鼓舞士气,团结群众,凝聚力量,让防控态势向更好方向发展。目前,全市在疫情防控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603个,组建党员先锋队900多支,设置党员先锋岗2500余个,以严密的组织体系支撑网格化防控体系。夯实网格化防控阵地,按照统一编排网格序号、统一配备帐篷与流动“小喇叭”、统一悬挂党旗等“十个统一”标准,建设“战时”网格防控点。完善“小区党组织 物业服务企业”协调机制,将127个城市社区、400多个居民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即时转为“抗疫服务中心”,设置共产党员志愿服务报到点,建立党员志愿服务备案名册,实行24小时党员值班值守。
多元化充实队伍 网格防控活力全面激发
联合指挥部及时印发《关于组织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党员干部就地就近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号召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到社区报到,党员主动佩戴党员徽章,穿戴红马甲红袖章,就地就近转为志愿者,当好“宣传员、信息员、组织员、服务员、督导员”,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推进到哪里,一线工作力量就覆盖到哪里,党员就战斗到哪里。市委组织部按就近就地原则,以城区、街道、社区为单位精准筛选,分两批向各街道社区“推送”1.2万名在职党员干部志愿者名单,编入兼职社区网格员,由街道党工委统一调度,接受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全市各类志愿服务人员开展志愿服务达20万人次,全面有效参与防控点值守、协助核酸检测、物资配送等志愿服务中。同时,鼓励引导有条件的离退休党员干部职工发挥余热,全市2000多名离退休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倡议,主动到社区报到,成为疫情防控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区域化联动统筹 网格服务效率全面提升
迅速编制《社区志愿服务报到暨便民服务通讯录》和《桂林市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手册指南》,明确单位、社区、志愿者三方各项职责,编制志愿服务报到工作流程图,为在职党员干部、志愿者报到与居民诉求咨询等提供沟通便捷通道,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效率与质量。各社区建立了“八类”人员信息名册,做好网格点内群众特别是老、弱、病、残、孕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物资配送、核酸采样、看病送医、心理疏导等服务工作。各社区及时整理辖区或周边药店、生鲜果蔬、餐饮等生活保供店商信息名录,在居民微信群、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即时推送,尽量满足居家隔离群众生活需求。加强对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宣传,通过主流媒体及各地各单位微信公众号等,以文字、图片、视频剪辑等多种形式立体宣传党员干部志愿服务优良形象,鼓励引导党员干部、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奉献志愿力量,助力全面打赢疫情阻击战歼灭战。
疫情是挑战,也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创新基层治理路径的契机。针对这次应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我市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推行做实“党建 网格 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助力疫情防控,探索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坚定不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助力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