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数字化系统建设持续推动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
目前铁路、公路工程企业工程项目数量多、分布范围广、项目的临时性和个性化,对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适应现场IT管理能力弱的事实,还要保证系统的构建和应用要简单易行;又要适应项目临时性和利润控制的严格性特征,系统运行维护的成本不但要具有足够的经济性;更要满足提升现场管理能力和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和满足公司监控指挥管理的统一性要求。
铁路、公路工程项目大多以高桥深隧等施工难度高、交叉作业多、施工环境恶劣、管理跨度和管理周期长为主。项目的管理模式分为公司直管和上级直管两种模式,而企业和项目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才越来越紧张,传统的人工手动管理模式效率低下、效能不足,从而导致各级管理人员对于当前的企业和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出现责任说不清、动态看不到、管控管不准、评析缺数据的尴尬,与企业整体市场形象、发展地位和战略要求严重不符。下面我们来看看铁路、公路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都有哪些亟需解决的要点。
1.解决公司“跑步监管”效果差的问题,让领导看得见说的清管控准。
现有的传统人工手动管理模式下,在建项目信息的收集,虽借助办公OA或项目管理等信息化系统的支撑,实现了部分数据报表的电子化报送。但在实际报送过程中,仍需现场人员二次整理、手工录入的方式才能完成。这不仅给现场管理人员新增了大量的额外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也给管理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全面性带来的干扰。让各级领导对生产一线的安全生产态势看不清、说不明,对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控,只能依靠“飞行检查”的方式开展“跑步监控”。企业管控力度、效果都大大折扣,管理成本大大提升。
因此,需要通过信息化系统建设,在厘清二公六项目分级管理模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实时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开展统计分析与分级共享。让各级领导随时随地,都能对现场安全生产状况了如指掌和科学决策。
2.解决安全考核不客观负面影响大的问题,让领导抓准管理问题核心。
公司现有的安全考核意识强烈、目的明确、制度也很完善,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人工统计数据带来的局限性,现有模式下的安全考核,只能凭借“跑步监管”中的阶段性印象和个人感觉进行人情打分,而无法对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和结果、进度和质量等,进行综合性、客观性、动态化和标量化的考核。从而导致安全考核作用大大折扣,还会因为无法给出客观的评价,打击管理效果好、管理投入少的项目或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产生负面情绪,进一步影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推进,和企业跨越式发展大计。
因此,需要通过信息化系统建设,沉淀安全生产动静态大数据,建立客观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促进主动持续的改进管理。避免人情考核给安全质量管理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能让各级领导准确把握现场管理的核心问题,科学的做出管理决策,进而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与经营管理双目标的有效达成。
3.解决现有安全管理模式下人少事多效率低的问题,提升管理能力和效率。
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按照公司-项目部两级架构的形式构建,项目部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心和核心,是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主体。然而现有模式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面临着专职人员少经验弱,安全质量管理事项多,迎查送检协调多,报表资料编制多等问题。导致现场管理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安全质量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差。各个项目部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也是参差不齐,不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整体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和形象。
因此,需要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构建经济合理、便捷高效、主动智慧的安全质量管理新体系,通过移动化、全员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提升项目和企业安全质量管理的响应能力和执行效率,有效降低项目现场风险隐患数量和概率,统一和提升企业安全质量管理整体水平和市场形象。
4.解决现场施工劳务难管理效果差的问题,提升管控能效,降低劳务风险。
目前的工程施工行业仍是劳务密集型产业,现场施工劳务人员文化知识水平低,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都很薄弱。劳务人员的习惯性违章作业是常态,潜意识里因为工资发放的问题,只接受工头或队长的管理,对现场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的劝阻和管理不理不睬,导致现场安全质量管理人员工作量大、效果差、效率低。再加上劳务人员流动性大,工资纠纷、工伤纠纷等问题层出不穷。
因此,需要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在强化实名入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创新手段,降低一线管理工作量,提升现场管理效率和能力,降低项目劳务纠纷风险,提高劳务安全和分包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5.解决一件事多人做重复做的问题,提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
公司已有的信息化系统包括项目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在过去管理中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但各个系统独立建设、单体架构,导致信息孤岛效应明显,一件事多人做重复做的现象明显,工作量剧增。
因此,需要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打穿企业和项目已有的和待建的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壁垒和孤岛效应,从而在实现一件事一人做多人用,显著降低一线工作强度的基础上,深挖信息化系统价值空间,提升各个业务及数据的共享性和协同性。
随着以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正成为建筑施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集团公司需要以推进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系统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通过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系统,从质量、进度、成本、物料、安全、绿色施工管理等方面入手对公司所有在建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管控。
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能够为企业形成数字化管理流程,打造数字化管理系统。形成以智慧工地为核心的管理可视化、信息集成化、流程无纸化、工作轻量化、管控智能化的“五化”项目智慧管理体系。
通过移动终端APP中的日常工序验收、物资收发等日常工作数据进行智能化采集、分析并推送各个构件集成至BIM模型中,帮助现场人员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情况的“数据总览”。实现了现场质量管理的全面可追溯,破解了战线长难管理的同时,还解决了线上线下两张皮的行业难题。
此外,系统还根据采集的工作数据,自动生成各类台账、日志、报表等,并全部在线上完成整改通知单的开具与流程审批,无需往返项目数十公里盖章开单,大大减少了内业资料工作量,不但无需安排专门的信息录入人员,不给员工“添麻烦”,还大幅度提升了既有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了项目降本增效。
决策分析管理
项目安管系统通过项目监控中心的硬件系统,将本项目静态基础信息、生产进度信息、重点风险信息、重大隐患信息、作业人员信息、管理完成情况、隐患发展趋势、绩效考核信息、实时预警信息等,可视化的显示在中心大屏幕投影墙或PC电脑、移动PAD等展示工具上,为项目领导的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可视化、数字化的支撑。
现场安全管理
通过信息化平台和移动管理终端,按照横向业务到边、纵向岗位到底的原则,以生产作业和绩效考核的双轮驱动,让公司、项目、班组三个层级全员参与,主动便捷的落实“责任、风控、治理、应急和监督”五大体系管理,从而有效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预防管控责任,大大提升企业各级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现场劳务管理
实名劳务管理为建筑施工企业更快捷、精准、专业的开展劳务安全质量管理,掌控劳务成本、劳务诚信等提供了便利。通过移动化的管理手段,对劳务人员开展实名入场、考勤点等,降低了手工操作人工管理工作量,提高现场劳务事务管理工作效率。
监测预警管理
监测预警管理模块面向人员定位和门禁管理、塔吊和高支模等特种设备设施、深基坑和隧道围岩等特殊作业环境,以及绿色施工等方面,开展动态实时的自动监测与智能预警管理,实现数据打通和业务联动。
报表文档管理
项目安管平台利用自动化文档技术,可根据现场实际管理需要,自动进行管理留痕、过程记录,为安全生产管理履职留痕、规避责任提供了很好的证据溯源信息。通过提前预置文档模板的基础上,自动根据模板样式导出各种管理文档和报表,降低管理人员手工整理报表文档的工作量的同时,提升管理及时性、提高数据准确性。系统预置报表模板:检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整改回复单、隐患治理台账、督办记录单等,更多报表模板既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定制开发,也在平台运营期间持续更新中。
电子沙盘
利用电子沙盘可以进行测量分析、拆迁标注、红线划分等功能积极做好施工优化工作,大大提升了项目施工组织、临时设施建设、前期障碍物调查、土方开挖算量、征地拆迁、交通导改方案编制等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