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助理扩招并非权宜之计
作者:佘惠敏
近日,科技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科研助理岗位加大开发落实力度,截至8月31日,科研助理岗吸纳17.9万人就业,其中2022届高校毕业生15万人。
科研助理岗位扩招,在当前就业压力下,堪称实实在在的好消息。不过,也有很多毕业生心存疑虑:科研助理岗位有前途吗?
科研助理是从事科研项目辅助研究、实验(工程)设施运行维护和实验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等工作的人员。在现代科学研究日益复杂化、组织化、专业化的分工背景下,这个岗位非常必要,也是国际通行设置。曾经有一项对北京市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研究辅助人员太少”是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甚至超过了“缺乏科研经费支持”。
如何让科研助理扩招成为有利于国家、机构和毕业生的多赢选择?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对政府而言,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大目标下,科研助理扩招不应满足于缓解就业压力的短期目标,而应立足长远做好制度建设,要站在完善科研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科创活力、提升创新能力的高度来进行改革,让科研助理成为科技人才的蓄水池和后备军,而不是打杂工和临时工。今年印发的《科技部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的通知》中,就强调加强科研助理岗位服务保障,包括为科研助理办理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科研助理岗位经费可按规定从科研活动直接支出中列支等具体内容。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进步。
对机构而言,应该依据自身需求做好岗位设置及薪酬给付。目前,设置科研助理岗位的机构主要是高校、院所、企业,科研助理可以帮助这些机构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提高科研效率。但也有一些科研助理岗位定位不明确,管理体系不健全,人员专业素养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机构应以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为目标,依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设置科研助理岗位,设定公平适用的考核评价标准,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岗位薪酬,并畅通科研助理的职业成长路径。
对毕业生而言,可以在科研助理岗位上加强学习,探索自身能力边界,在不断尝试中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科研是创新工作,兼具探索性和不确定性。科研人才的成长和选拔,同样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科研助理岗位灵活机动,拥有大量学习锻炼机会和较多自由支配时间,具备多种发展可能。毕业生经过科研助理岗位的锻炼,可以带着科研工作经历进入下一阶段的就业、创业和升学中。在这个岗位上,有人继续深造拿学位、坚定了走学术道路的决心,有人转向后勤管理、成为项目管理专家。科研助理多为朝气蓬勃的青年,这个岗位给他们增加了学习蓄能和再次选择的机会,成为人生旅途的“加油站”。
科研助理是我国科技创新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科研助理岗位扩招成为双向奔赴的多赢选择,而非彼此将就的权宜之计。(佘惠敏)
来源: 经济日报